這是一個與電視機有關的多事之秋。在IT企業混戰智能電視領域后,互聯網公司首先在價格體系上給了傳統踩點企業當頭一棒。康佳、TCL、創維隨之紛紛推出電商子品牌應對來自互聯網公司的挑戰。“客廳爭奪戰”的硝煙日漸濃烈,寄托在電視終端背后的“生活數據”,才是家庭互聯網的商業價值,也是互聯網企業爭奪的重點。
彩電廠商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已經從最初的新聞資訊、游戲應用等內容端的合作,發展到聯合推出電視機產品了,這不僅是電視企業對家庭互聯網的布局,也是互聯網企業對家庭互聯網領域的搶占。
傳統廠商的策略是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線上通過子品牌與互聯網公司在價格上競爭,即不影響線下產品的價格體系,也不會對原有品牌帶來潛在的傷害。拿創維來說,它旗下的酷開品牌已經在這月定下10萬臺的網絡銷售目標。而TCL近日公布的業績報告顯示,與愛奇藝合作的電視首月出貨超2.2萬臺。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樂視視乎不走尋常路,它目前走的是”不靠硬件靠內容、服務”賺錢的道路,而愛奇藝、優朋普樂甚至徹底放棄了硬件賺錢的想法,與TCL、創維的產品合作上,兩家靠與電視機上產生的廣告和付費內容獲得收益。
盡管視頻付費在PC和手機上仍沒有看到“錢途”,但還是有很多廠商認為,視頻內容在大屏上播放擁有先天優勢,容易受廣告主親睞。相較于賣硬件獲得的薄利,廣告入駐商帶來的利潤才是大頭。
雖然都有著強烈的互聯網基因,也都將跨終端體驗、低價和內容作為最具競爭力的武器,但樂視、TCL愛奇藝、小米和酷開卻走著不同的道路。樂視作為生產鏈模式的代表,以自己原有的內容優勢為依托,將生產、服務等都外包給其他企業,核心是“通過互聯網的模式賣互聯網內容”,以削減硬件成本在價格上產生競爭力;而小米采用設備應用打開率和付費比等數據開拓疆土;愛奇藝為了避免在高成本的硬件領域中受到損傷,其依附TCL多年來形成的硬件制造、銷售和服務的能力資源逐漸成長。
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的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互聯網企業在開始時一定會以最優惠的成本和最優質的服務來吸引傳統企業,并將它們在自己的體系內深度地綁定,從而布局一個更大的平臺。而對于傳統企業來說,最緊迫的是如何利用這段互聯網的紅利期,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手段實現對競爭對手的超越或顛覆。錯過這段機會,也許就意味著,要么被淘汰,要么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去補足這一課。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低價的策略反而讓互聯網公司的意圖更為明顯,廣告商主要看PV用戶值,即視頻播放次數。而在視頻公司常規的行業監測報告中顯示,TV播放次數遠比手機、PC要高,甚至是后者的十幾倍。可以看出,互聯網電視已成為視頻內容最吸金的廣告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