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于什么是“智慧城市”,并沒有形成統一說法。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2年1月發布的《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出,智慧城市是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信息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新模式。作為平安城市的衍生建設,智慧城市未來發展狀況令人期待。
智慧城市是平安城市衍生
安防從傳統的樓宇、園區應用發展到平安城市、天網工程的城市級聯網甚至全國級聯網階段,己經發生了產業從量變到質變的變化。“平安城市”的概念不僅是社會治安一項內容,還包括到城市交通狀況和城市消防服務,以及各種人為災害(包括戰爭、恐怖襲擊、威脅城市安全的重大火災、環境污染等)和自然災害的預警和處警等內容。從城市建設層面,平安城市不僅是安保的需要,更進步擴寬到城市應急指揮、智能交通管理、數字城市管理、城市環境保護等多個城市領域的應用;安防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產業范圍的升級。
智慧城市絕不僅僅是信息技術的智能化應用,還包括人的智慧參與、以人為本、可持續創新等內涵。值得參考的一種說法認為,城市的信息化發展將經歷四個階段。一是電子城市階段:城市從傳統的人工管理逐步開始在局部領域出現信息化模式;二是數字城市階段:城市全面的進入數字化的信息獲取.匯集、應用模式;三是智能城市階段:城市對信息化的應用不僅是溝通的需要,更可以利用智能化產生新價值;四是智慧城市階段:城市通過全面的信息化應用來產生資源效率的最大化價值。
但是智慧城市是否是安防規模發展的下一個階段的必然趨勢,還是智慧城市與城市安防只是兩條看起來很接近實際上不可能一致的發展路線?至少從中國安防市場的發展來看,從平安城市發展到智慧城市應該是安防產業的重大歷史機遇。在國內“智慧城市”的建設相當程度上是由安防行業發起的,目前經歷了兩年多時間,初步走出了“霧里看花,摸索前進”的階段,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展現了蓬勃發展的趨勢。無論說“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還是說“智慧城市”是“平安城市”未來發展必然趨勢,這二者之間不太可能再分開對待。從客戶主體來看,平安城市的使用用戶雖然是公安,但建設主體往往是政府,公安是各級政府的最重要職能部門;智慧城市的使用部門更是政府的各級部門,也必然涵蓋公安職能部門。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面對同一類客戶主體再分解成兩套體系的可能性幾乎不大。從技術體系來看,平安城市、天網工程已經遠遠不只是安保監控的范疇,越來越多涉及到智能交通、應急指揮、環境保護、城市管理等多個方面,建設內容越來越多與智慧城市的范圍產生了更多交集。從上面兩個關鍵因素來看,安防行業從平安城市階段發展到智慧城市的新層面將只是時間問題。
智慧城市所帶動的市場空間在未來五年前可能達到上萬億美金,在中國也將達到近萬億人民幣,遠遠大于城市聯網監控的市場空間,而且智慧城市的概念正在飛速增長,市場前景不可限量。大安防時代的來臨,掀開了我國類似中國安防技術有限公司掌門人旗下的中安消等龍頭企業乃至安防行業發展的新篇章。大安防的提出,順應了國內安防行業發展的趨勢,對安防行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智慧城市將走向何方?
2012年11月,住建部發布《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同時印發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明確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的范圍以及申報條件等。
根據管理辦法,住建部將對驗收通過的試點城市(區、鎮)進行評定,評定等級由低至高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
《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將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一級包括保障體系與基礎設施、智慧建設與宜居、智慧管理與服務和智慧產業與經濟等4個指標;二級包括保障體系、城市建設管理、政務服務和產業規劃等11個指標;三級包括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綱要及實施方案、城鄉規劃、決策支持和創新投入等57個指標。
據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中央8部委研究起草的《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于近日報請國務院發布,為我國今后城市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意見》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基礎設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務更加便捷,社會管理更加精細,生態環境更加宜居,產業體系更加優化。今后,我國將建設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保護生態環境、調整產業結構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為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中央將建立智慧城市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國家發改委將會同工信部等23個相關部門建立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跨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各部門資源,協調制定政策措施,完善智慧城市評估辦法等。在地方,也將建立和完善多元、多渠道的智慧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
今后,我國將啟動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水務、智能環保、智慧醫療、智能養老、智慧社區、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國土等10個領域智慧工程建設。同時將在東、中、西部選擇100個不同規模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城市,開展智慧城市試點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