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始創于1958年,是我國知名的家電企業。公司前身國營長虹機器廠是我國“一五”期間的156項重點工程之。歷經多年的發展,長虹完成由單一的軍品生產到軍民結合的戰略轉變,成為集電視、空調、冰箱、IT、通訊、網絡、生活家電及新型平板顯示器件等產業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多元化、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
接下來請隨著筆者的腳步,在這里給大家回顧一下我國自主自強品牌,長虹在過去54年里所經歷過的大事件。
1958年,780廠(長虹前身)破土動工,是國家“一五”期間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是當時國內唯一的機載火控雷達生產基地。
1972年12月,長虹第一臺黑白電視機試制成功,標志著一個國營老軍工企業,邁出“軍轉民”戰略轉型的第一步。
1976年,長虹試制出第一臺彩色電視機。
1985年3月,第一臺國產化長虹彩色電視機通過電子工業部設計、生產一次性定型并批量生產。
1986年8月,長虹第一條現代化彩電生產線(國內引進的最后一條生產線)建成,長虹第一幢彩電大樓建成。
1987年,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成立。
1988年,長虹完成股份制改造,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89年9月,圍繞1988和1989年長虹兩次價格調整,由《中國體改研究會通訊》發起,《中國電子報》積極響應的“長虹現象”大討論在全國范圍內轟轟烈烈地展開。長虹積極實踐探索國有企業“市場經濟”行為模式。
1991年3月,國家統計局公布:長虹1990年首次榮登彩電行業銷售冠軍。由此,長虹已連續保持了至今14年的彩電銷售冠軍美譽。
1992年,長虹彩電年產量在國內同行業中首家突破100萬臺。
1993年,長虹自行設計制造的技術最先進的大屏幕彩電生產線建成投產;與此同時,國產功能最全、性能最好的超平29寸彩電“紅太陽一族”系列產品批量投產,并由此掀起了國內長虹彩電的搶購熱潮。
1994年3月,四川長虹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滬市第一藍籌股。
1995年,長虹率先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8月,第50屆國際統計大會授予長虹“中國最大彩電基地”稱號。12月,長虹首批VCD產品CD1000下線,長虹正式進入數字視聽產業。
1996年,長虹利用規模優勢,成功阻擊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擴張,奠定民族彩電品牌的主力地位,同時為中國家電業走向世界奠定基礎。
1996年12月,長虹正式成立空調事業部、數字視聽事業部,開始走有長虹特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發展道路。
1997年3月,長虹物業管理公司成立。形成長虹第三服務產業,并構建了完善的服務體系和物業經營機制與管理體制。
1998年8月18日,繼長虹—東芝空調技術合作正式簽署合同之后,建立了長虹—東芝聯合實驗室,雙方分別在電池、電視等產業領域展開全面合作,被稱為空調之王的長虹“大清快”空調就是雙方技術人員在聯合實驗室共同開發的結晶。
1998年8月24日,長虹—三洋聯合實驗室成立。雙方在彩電機芯的開發、空調器技術引進到數字技術應用等領域進行全面技術合作。
1999年2月,“四川長虹電源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運行。通過短短幾年的努力,長虹在航空蓄電池技術、極板制造技術等方面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建成了中國最具實力的電源系統研發和生產基地。
1999年10月,長虹投影電視投產,成為中國投影電視產業先驅。
2000年12月8日,完全由長虹設計、制造、安裝的PDP彩電(等離子壁掛彩電)生產線正式投產,結束了國內還沒有PDP生產線的歷史。
2000年3月23日,中國最大環保電池工業園在長虹落成剪彩。一舉形成年產5億只綠色環保無汞堿錳電池的生產規模。5月,長虹一次堿錳電池通過中國環境標志認證,長虹成為中國電池行業首家通過“中國環境標志”認證的企業。
2000年12月8日,完全由長虹設計、制造、安裝的PDP彩電(等離子壁掛彩電)生產線正式投產,結束了國內還沒有PDP生產線的歷史。
2001年1月,全球首家采用逐行掃描技術的中國第一臺“精顯”彩電在長虹下線。
2001年4月28日,俄羅斯首家空調生產企業Roslen隆重舉行了該公司從中國長虹引進的空調生產線啟用剪彩儀式,這是俄羅斯迄今為止第一條空調生產線。
2002年,長虹以7.8億美元出口額成為中國出口第一家電品牌,成長為消費類電子電器產品的全球主要供應商。
2002年3月,長虹一次性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由此長虹擁有了業界稱之為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
2002年7月,中國屏幕最大的液晶電視在長虹研制成功,這臺被譽為“中華第一屏”的液晶電視屏幕尺寸達到了30英寸。表明長虹繼精顯背投后,再次強勢進入彩電高端主流行業。
2002年10月,長虹空調四期技改完成,至此,長虹空調從而形成從窗機、掛機到柜機品種最全,具備年產280萬(套)臺家用空氣調節器以及5萬套中央空調的能力,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空調研發和制造企業。
2002年12月25日,長虹液晶電視批量下線,標志著中國彩電大王在液晶電視領域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同時也預示著中國液晶電視的研發和生產制造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2002年12月28日,長虹宣布長虹彩電產銷量超過1100萬臺,全球累計突破7000萬,出口、內銷雙雙高居國內第一,一舉上升為全球產銷亞軍。
2003年3月26日,長虹有線數字電視電視機頂盒通過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廣播電視設備器材入網認定,為公司成功搶灘數字電視提供了一張“通行證”。
2003年4月8日,長虹掀起“背投普及”風暴,憑借其技術和市場優勢,再次牢固奠定了中國背投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地位。
2004年月28日,長虹DLP數字光顯背投彩電全球同步上市。
2004年10月12日,在第六屆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長虹宣布正式加入“閃聯”。加入“閃聯”后,公司將憑借在信息家電領域積淀的強大的產品研發、市場推廣實力,完善閃聯的產業鏈,推動標準的產業化進程,做大做強長虹的信息家電產業。
2004年11月,長虹CHD34100C、29100C高清讀卡電視全面上市。長虹高清讀卡電視的推出,填補了國產數字高清讀卡電視市場的空白,屬國內首創。
2005年3月24日,備受各界關注的中國首臺超薄CRT數字高清彩電——長虹“天翼”首次亮相中國科技城電子信息產業投資合作高峰會,國家科技部、信產部、發改委等部委的領導和專家們觀看了該產品后,高度評價,稱長虹“天翼”超薄電視是對CRT彩電技術的一次重大革命。
2005年5月20日,四川長虹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網絡科技公司的成立是長虹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該公司成為長虹業務部門第一次體制改革試點,是長虹體制和機制改革的探路先鋒。
2005年6月2日,四川長虹舉行了隆重的“中國最大平板生產線建成暨最大平板電視批量下線”儀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最大平板電視——55英寸液晶電視和65英寸等離子電視在四川長虹誕生,并實現批量生產。
2005年11月,合肥市政府與四川長虹、美菱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四川長虹成為美菱電器第一大股東,長虹由此進入冰箱領域,進一步完善家電產業鏈。
2006年2月28日,占地1000余畝,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的亞洲最大的電冰箱生產基地——長虹美菱高新產業園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動工建設。安徽省、合肥市相關領導及長虹、美菱集團的負責人一同見證“這一將改變中國電冰箱產業未來格局的標志性事件”。
2006年4月6日,全球首臺“量子芯”電視在長虹誕生,并將很快在全球范圍內同步上市。“量子芯”電視的核心芯片——量子芯是由長虹虹微公司、長虹硅谷研究院以及全球頂級芯片提供商美國PW公司共同研發,相比于目前業內其他傳統芯片,長虹“量子芯”是對芯片技術的重大突破,其大膽引進的前瞻性量子科學技術被首次應用到平板電視的芯片上。
2006年10月,長虹推出全新的管控模式和組織架構,構建九大戰略業務單元(SBU),多元化的集團公司實現基本管理制度統一、核心價值觀統一、品牌管理統一、資源整合與業務協同,建立起支撐長虹3C戰略的母子公司管控體系,長虹開始鍛造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家團隊。
2007年3月18日,由國家統計局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主辦的2006年度全國商品銷量信息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統計數據表明,長虹彩電榮列2006年度全國同類商品銷量第一位。至此,長虹彩電連續17年蟬聯銷量第一。
2007年3月,長虹歐洲電器有限公司開業典禮在捷克寧博市隆重舉行,長虹捷克家電生產基地實現量產,標志著長虹國際化邁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長虹捷克家電生產基地是迄今為止中國在捷克投資最大的一個項目,也是中國家電企業在歐洲自主投資的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
2007年6月1日,長虹廚衛產業基地正式投產,主要研發制造吸油煙機、燃氣灶、消毒柜、浴霸等廚衛電器及整體廚房配套產品,年產能超過300萬套,標志著長虹全面進軍國內廚衛市場。
2007年6月1日,四川長虹與彩虹集團宣布,將聯合建設國內第一條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
2007年7月,長虹長春工業園、長虹合肥工業園相繼奠基開工,長春長虹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合肥長虹實業有限公司相繼成立,這標志著長虹以西南(綿陽總部)為核心,以華東(合肥長虹、長虹美菱)、華南(廣東長虹)、東北(長春長虹)為基地的全國產業布局基本完成。
2007年12月24日,四川長虹最終以234,011,000.00元成功競買景德鎮華意電器總公司持有的華意壓縮97,100,000股股份(占華意壓縮股份總數的29.92%)。此舉標志著四川長虹進一步完善白電產業鏈,進一步提升家電綜合競爭力。
2008年4月28日,由長虹公司投資控股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OLED屏生產線項目破土動工,這是中國首條完整OLED屏生產線。
2008年5月16日下午4點,長虹多媒體公司恢復生產儀式在電視機制造一廠舉行,長虹公司董事長趙勇、總經理劉體斌、副總經理郭德軒等出席。同一天,長虹處于綿陽基地的電視、空調、電池、網絡、電源及前端配套產業等生產線已陸續基本恢復生產。
2008年7月30日,長虹對外宣布,將投資600萬元于年內建成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廢舊CRT電視回收生產線。長虹還計劃以該生產線為基礎,加大設備開發和產業化投資力度,最終建成西部最大的廢舊家電回收基地。
2008年11月20日,國家商務部、財政部在12省區市開展的“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招投標項目中標結果公布。長虹公司在包括彩電、冰箱、冰柜、手機等投標產品全部中標,繼2007年大獲全勝后再次獲得“大滿冠”。
2009年6月21日,四川長虹與臺灣友達光電共同出資,在綿陽組建合資公司生產液晶電視模組。合資公司首期投資及注冊資本為10000萬元人民幣,其中四川長虹持股49%,友達光電持股51%。
2009年10月16日,長虹與臺灣友達光電合資的長智光電公司正式揭牌,第一批專供長虹的液晶顯示屏全面投產。長智光電主營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及光電周邊產品與相關零部件的生產、加工、組裝及維修業務。
2010年1月21日,虹歐PDP項目全面量產暨擴能增量啟動儀式在四川省綿陽市長虹PDP工業園隆重舉行。長虹宣布,我國首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領先的42英寸以上平板電視面板生產線實現全面量產,覆蓋42-85英寸的高清和全高清產品,產品月綜合良品率達到80%以上,單日最高產品綜合良品率達到91.21%。
2010年3月1日,由長虹、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所在內的15家企業和科研院所歷時五年制定的《數字接口內容保護系統技術規范》(簡稱UCPS標準)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頒布實施,成為中國消費電子行業第一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內容保護標準,將廣泛應用于數字電視、機頂盒、手機、移動數碼等消費電子產品領域。
2010年3月18日,長虹在北京正式發布3D網絡平板電視,產品融合3D、網絡兩大領域的新技術,是目前全球第一臺3D網絡平板電視。
2011年1月21日,長虹最后一批CRT彩電在電視機一廠T線順利下線。長虹公司完成最后一批CRT電視機量產,標志著長虹全面進入平板電視鼎盛時期。
2011年4月25日,作為災后重建重大成果之一的長虹3D等離子顯示屏在長虹旗下子公司虹歐公司實現全面量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長虹3D等離子顯示屏的誕生,標志著在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上,長虹已具有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2012年2月16日,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發布長虹彩電2012春季新品戰略。Ciri是由長虹和中文語音產業領導者科大訊飛共同打造的基于彩電產品的智能語音系統;長虹平板電腦-TVPad,搭載了長虹最新的Ciri智能語音系統,是全球第一款搭載智能語音操作系統的平板電腦。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搭載3名航天員發射成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一號進行首次載人手動交會對接。“長虹造”電連接器再次擔負兩者準確對接的重任,由長虹旗下華豐公司獨家研制生產宇航服的連接器及線束成為關鍵。據統計,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八號,長虹先后為載人航天工程配套了9大系列、1400多個規格、4萬多只電連接器,配套涉及各個系統。
2012年8月2日,長虹旗下華意壓縮發布公告,西班牙法院裁定華意壓縮競得全球第4大商用壓縮機供應商Cubigel公司主要資產,標志著華意壓縮朝全球第一的方向邁出重要一步,長虹制冷全產業鏈開始向海外延伸全球布局,將以西班牙子公司為平臺,設置在歐洲的研發中心和銷售渠道。
歷史還將延續,讓我們一起見證國產之星長虹未來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