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視以高性價比搶市場
去年“3·11”大地震與海嘯過后的電力短缺、泰國洪災造成的供應鏈中斷、歐洲金融危機引發的市場波動及處在歷史高位的日元匯率,讓不少日資彩電企業叫苦不迭。在TCL董事長李東生看來,除去外因,“智能化”是國產彩電趕超的重要機會。在LED背光、3D技術逐步成為液晶電視的標配后,2011年初才上市的智能電視逐步成為2012年幾乎所有國內品牌主推的替代性產品。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奧維咨詢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智能電視的行業增幅達到257%,而未來三年還將保持年均70%的復合增長率,將成為未來液晶電視市場最靚麗的增長點。
“以前在大尺寸屏方面,都是夏普、三星的天下,賣一臺抵我們幾十臺。但現在,國產品牌也開始向大尺寸進軍。”創維廣東公司總經理鐘志峰說,創維剛推出兩款65英寸LED液晶電視,國慶期間還將推出84寸。
投影時代網在國美比價發現,同等尺寸的電視機,日資品牌的價格遠遠比國產品牌高。
如同為32英寸的索尼、康佳、TCL,價格分別為4199元、2199元、2799元;42英寸普通LED電視,創維最低價2999元,索尼最低賣到4300元。
廣州國美彩電主任李先生說,8月該店日資彩電銷量同比下降了65%,而8月TCL大促銷,銷量同比暴增了800%。
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性價比的優勢一定程度上擠壓了日系彩電品牌的生存空間,LED、3D、智能等更多功能的國產品牌逐漸被國內消費者認可。而目前索尼、夏普等日資品牌幾乎也都是在國內生產,使用的配件都一樣,這也就使得消費者在心理上覺得日資品牌與國產品牌沒有太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