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統應用市場的日趨飽和,新興市場的開拓成為數字標牌廠商的當務之急,而以零售行業為代表的中低端市場就是新生勢力中的領頭羊。由于應用基數大,包含范圍廣,零售行業的發展前景備受業內人士認可。然而,這一在歐美市場中迅速崛起的應用領域在中國一直只聞其聲不見其形,而眾多國內數字標牌廠商的淡定“圍觀”正是這一市場平淡的重要原因之一。
投影時代調查發現,目前,在中國市場,數字標牌廠商發力點仍然集中在高端領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國內數字標牌的應用習慣所決定的。到目前為止,數字標牌在國內市場的應用雖然已經很普遍,但是市場認知度并不高,甚至部分已經部署數字標牌的用戶都將其視為對信息化潮流的跟風。這與數字標牌的“慢熱”不無關系。
在實際應用中,數字標牌的部署并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而高額的投入成本確是看得見摸得著。以零售行業為代表的中低端用戶大多資金有限,講究好鋼用在刀刃上,在高投入低產出的信息化與漂亮的業績之間,顯然他們更傾向后者。高端用戶則不同,他們大多是由固定的組織機構統一協調、有雄厚資金的支持且對于自身的信息化建設有長遠的規劃,因此,這一市場的用戶對于數字標牌的接受程度較高。如,由政府主導的交通行業就已經成為數字標牌急速滲透的市場,占有率達32%。
市場有需求,廠商才有動力。以零售行業為代表的中低端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用戶的冷淡將會大幅提升市場的開拓難度,市場培育周期無限延長。這就意味著廠商要想在這一市場站穩腳跟就要進行大量的前期投入,需要大筆資金支持。試問,在市場前景未明的情況下,又有幾人愿意做這個“出頭鳥”呢?
目前,行業離散化是全球數字標牌領域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而且隨著行業細化應用的不斷推進,這一問題日益突出。每一個行業應用都是一條完成的產業鏈,服務商、供應商一應俱全,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對于數字標牌廠商而言,如果能夠成功成為產業鏈中的一環,并打造出強勢的地位,那么便是對某一領域“圈地”成功,“躺著就能把錢掙了”。
在中低端市場,以零售行業為例,由于用戶群體過于分散,市場需求五花八門,廠商根本無法制定程式化的解決方案,因此,這一領域的市場開拓只能獨立進行;在高端領域,用戶群體規模化,在一個具體的細分市場中,基本的需求大同小異,因此,廠商能夠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基礎解決方案,更容易在特定區域形成品牌效應,為日后市場的“批量化”鋪平道路。
正如同輝佳視的董事長戴福昊先生在接受投影時代采訪時所表示的,沒有了技術門檻的限制,中低端市場已經成為了數字標牌的價格戰的主戰場,任何涉入其中的廠商都無法回避價格戰。面對規模巨大的中低端市場,薄利多銷是廠商唯一的選擇,而在高端領域,因為市場規模有限,唯有“質優”才能保證高利潤的回報。無論是基于行業自身發展的需求,還是迫于用戶認知度大幅提高的倒逼,在高端市場,品牌效應都不可或缺。
結語:
當前,國內數字標牌行業正處于由“產品型”向“綜合服務型”過渡的轉型期,與之相對應的,廠商角色也要由單純的產品提供商向綜合服務商轉變。這一系列的轉變無疑會是行業整合的催化劑,而整合的直接后果就是行業巨頭的出現。對于廠商而言,如果想要在整個變革中充當“大魚”而非“蝦米”,行業知名度的樹立十分關鍵。
在筆者看來,國內廠商之所以鐘情高端市場,一方面是基于中國市場的發展規律,為自己贏得足夠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對整個市場布局的把控。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數字標牌尚處于摸索期,沒有既定的規則可循,著眼于高端市場可以讓廠商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脈絡有更清晰的了解,而且高端市場的成功的招牌效應會幫助廠商迅速打開中低端市場,卻不必糾結于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