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廠商各尋出路
上游面板廠商產能過剩、利潤下降;電視產品制造商價格亂戰、連年虧損;終端銷售遭遇電商殘酷競爭、關門閉店,整個電視產業鏈哀鴻遍野。殘酷的現實逼迫各大電視機制造商不得不開辟屬于自己的道路以求度過這個殘酷的寒冬。有人選擇了押寶智能電視,有人選擇了服務高端人群,也有人在現階段看不過任何機會,開始布局可能來到的OLED時代。壓力下的電視廠商形態各異,今天就來扒扒他們到底再想什么?
不同電視廠商的不同抉擇源于目前各位處于的位置,市場占優、利潤豐厚三星坦然的走在自己的智能電視大路上,正在努力讓電視變成“ET”;素有“技術流”之稱的日系電視廠在進入由韓國人主導的智能電視時代后明顯慢了不止一拍,眼看已經沒有一點獲勝的機會,所以開始布局可能拉到的下一個時代,期望能夠利用技術優勢奪回曾經在CRT和LCD時代的輝煌.
深受“六重苦”折磨的“液晶電視之父”夏普則把目光瞄準了大屏幕電視,主攻60寸以上液晶電視領域,憑借“界工廠”的大屏切割優勢占據一席之地,而國產電視廠商基本屬于隨波逐流,其中有些自主意識的海信正苦于IT廠商攻占電視行業的壓力,努力彌補自己的短板,集中開發APP應用程序,期望憑借好用的、實用的應用程序在智能電視時代謀得一塊蛋糕。
三星:夢想照進現實·努力把電視變成機器人
在智能道路上一直高歌猛進的三星正在創作自己心中的“ET”,努力讓這個夢想能夠照進現實,三星已經把智能電視看做一個人,正在圍繞“人”的屬性衍生出一系列的功能,電視要有耳朵,才能聽懂人類發出的符合預埋程序的語音指令;電視要有眼睛才能觀看人類的動作,從身體發出的動作指令確定電視自身需要進行的相關操作。還要有學習能力,就是不同的APP的植入應用,電視才能越來越聰明,電視才有機會成為“機器人”。
2012年三星推出了旗艦級智能電視ES8000系列,把語音功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讓語音輸入升級為語音控制,電視不僅僅能夠把使用者的語言轉化為文字輸入到電視的文本框中,而且能夠讓電視聽懂使用者的語音,按照語言進行下一步操作。
當使用者說出“開機”、“確認”、“音量增加”、“返回”、“退出”等指令時,電視能夠自動識別,并完成指令要求的下一步動作,雖然看上去從語音輸入到語音控制只是一小步的提升,但是這卻標志著智能電視已經從單純的接收指令升級為人機互動了,電視已經能夠對使用者進行反饋。
從目前進展來看,三星算是比較成功的,已經讓電視長出了靈活的“耳朵”和“眼睛”,已經達到了所有電視廠商還未達到的智能電視高度,但是目前來看語音控制僅僅能夠操作到第二級菜單,當程序打開后,使用者就不能用語音進行操作了,還需要回歸遙控器操作。智能電視時代屬于三星,在有限的時間里需要看三星能夠把智能功能做到什么高度。
海信:硬件廠穿上軟外衣·通過APP開發對抗IT電視商
中國電視產業的發展其實一直是日韓之爭,中國電視廠商一直扮演著追隨者的角色,而海信算是其中自主意識比較強的一個廠商,他看到了IT企業正在進軍電視行業,同時看到了IT企業在智能電視時代具有的先天優勢,所以在今年3月份深圳召開的中國IT領袖峰會上,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據率先表示只有互聯網企業共同參與進來,“智能電視”的春天才會來到,預示著海信“變軟”這一理念正在深入。
面對著聯想、谷歌、蘋果這些IT企業闖入電視產業,海信感到了危機感的存在,希望能夠打通智能電視生態鏈,以優質的應用和客戶體驗捍衛多年來在電視產業中建立的基業,所以智能電視應用開發就成為海信不得不做的頭等大事。這就有了“黑馬大賽海信智能電視應用大賽”。
海信想通過“重金懸賞”的方式開發智能電視的應用開發這塊‘處女地’,電視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顯示的終端,它已經變成綜合業務的推送和表現的終端,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是適合電視機的業務都可以接入到電視機中來,智能電視很大的特征是整合,當然整合過程中各個廠家自己也要努力的打造自己的核心價值,防止同質化情況產生。在這個過程中電視處于整個產業鏈整合的風口浪尖,所以包括海信在內的所有電視生產企業和運營商、互聯網企業以及各種各樣互聯網業務的運營商合作,使電視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應用越來越豐富,生活越來越便利,這才是海信要的智能電視。
為此海信特意成立的海信傳媒網絡公司,專門進行內容方面的建設,海信看到了自己身上屬于傳統電視廠商的不足,也看到了智能電視時代IT廠商進軍電視產業的優勢,海信所做的就是要彌補內容建設和操控體驗上的短板,給自己披上“軟護甲”。
夏普:功能不行轉大屏·60寸以上市場霸主
作為“液晶電視之父”的夏普近兩年飽受日本國內“六重苦”的擠壓,業績大幅下降,而在中國電視市場受制于各種政策和日系廠商骨子里的小心翼翼,所以在智能電視時代也是毫無作為,但是憑借夏普獨有的界工廠10帶線具有的大屏切割優勢,正在逐漸確立大屏幕液晶電視領域的優勢。
2012年7月3日,夏普發布最新80寸AQUOS LX842A液晶電視,強化自身在大尺寸液晶電視領域的主導地位,并計劃進一步擴大大尺寸機型業務在中國的銷售規模。 夏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菅野信行表示,目前夏普液晶產品中大尺寸機型的銷售占據了很大的份額,已經成為夏普銷售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此次夏普共發布了包括80寸 AQUOS LCD-80LX842A 液晶電視在內的6款新機型,其中包括70寸 LX840A和60寸LX640A等大尺寸機型,加上此前發布的60寸和70寸電視共9個機型產品分別定位核心機型、全部搭載最先進的Quattron貴麗瀧四色技術,不難看出夏普已經致力于60寸以上液晶電視領域的開發,而且建立了貴賓銷售專線,已經確立了大屏幕為高端用戶服務的發展方向。
索尼松下:智能電視已無勝機·提前埋伏OLED
和夏普一樣,另外兩家傳統日系大品牌索尼和松下也遭遇到了史上最冷冬天,業績連續數年呈現負增長狀態,而且索尼已經推出了液晶面板上游領域,而松下一直堅守的等離子徹底敗給了液晶電視,所以二者在智能電視時代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以翻身的機會,只能埋伏在下一階段,力求搶占先機,在OLED時代先下一城。
松下和索尼宣布合作開發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電視量產技術。索尼高層也曾宣布索尼將推動下一代顯示技術的研發和商業化,包括OLED和“Crystal LED Display”(下直式LED液晶電視)。而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也表示為了深入發展液晶技術和開展OLED的商業化,松下計劃在姬路工廠引進用于OLED技術驗證階段的設備。
雖然現在關于OLED的消息還都是些不確定的消息,但是我們從這些對技術非常敏感的日系廠商身上不難看出OLED已經成為電視廠商最為關注的技術點,兩大日系電視巨頭都在布局OLED事業,投入了極大地人力和物力進行開發研究,為的就是在可能來到的OLED時代能夠重振輝煌,反超韓系電視企業。
寫在最后
中國電視產業一直都是中日韓三股實力、十家左右企業之間的爭奪,面臨電視產業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寒冬,幾大電視企業迫于業績壓力都開始努力“去同質化”,打開一條屬于自己的新通路,三星選擇了智能、LG選擇3D、夏普選擇了服務高端、索尼選擇了布局OLED,不論怎樣這都是屬于他們的探索,但是國產廠商在這樣危險的時刻居然依舊選擇了沉默和跟隨。這就意味著智能電視時代中的跟隨者在OLED時代依然是跟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