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迎來百年慶典之際,擁有世界先進液晶生產技術的夏普公司卻難有心情慶祝。為解決46億美元的巨額財政空缺,夏普最終選擇出售股權套取現金來解決財務危機。
日前,夏普決定向富士康集團提供液晶顯示器(LCD)面板生產技術,這是夏普與富士康在今年3月達成資本聯盟后開展的第一項業務合作。當時,富士康以669億日元(約8.36億美元)購得夏普顯示產品公司46.5%的股份,讓處于煎熬中的夏普看到一線生機。
據悉,夏普顯示產品公司的液晶顯示屏工廠設在日本西部大阪的酒井,因為虧損,工廠已經削減了一半產量。對夏普而言,這是一個無法背負起來的包袱;而對富士康來說,以公司現在的發展狀況,閑置一半產能的夏普液晶遲早會派上用場。據富士康內部財報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公司的年銷售收入為3.45萬億新臺幣(約1200億美元),公司在2012年的產能還將不斷提高。
與富士康合作,是夏普萬般無奈下的選擇。對富士康而言,則是郭臺銘實現從OEM制造向構建自己品牌轉型的重要一步。盡管付出8億美元,但這仍是一樁劃算的買賣。
夏普失意
在即將迎來百年慶典之際,夏普交出了一份不堪入目的成績單。在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2011年財報中,夏普銷售收入為305億美元,同比下降18.7%;凈虧損約46.6億美元,刷新公司最大虧損紀錄。
過去一年是日本電子制造企業集體淪陷的一年,不僅夏普表現不佳,索尼、松下都面臨巨額虧損的尷尬。據悉,索尼、松下、夏普三大電子巨頭去年的虧損額度達200億美元。
對于這份財報,夏普大中華區CEO、夏普中國投資董事長菅野信行在5月31日的夏普業績說明會上承認,公司盈利欠佳的原因是銷售額占50%以上的日本市場正面臨著日元升值、法人稅率、日美自由貿易協定、勞動限制、環境限制和電力不足等“六重苦”,以致夏普在新型商業環境與市場中的應對能力與速度出現不足。基于現狀,夏普預計2012財年銷售收入為335億美元,增幅為9.9%,凈利潤為3.7億美元。
夏普創建于1912年,最初是大阪一家名為Ever Sharp Co.的自動鉛筆制造商。它曾希望索尼公司伸出援手,幫助它度過眼下危機,但索尼同樣也遭受著巨額虧損之苦,于是夏普才將目光對準富士康集團,希望以自己的技術和品牌聲譽,從它手中換取現金。
這樣一筆交易能否幫助夏普重新獲得生機呢?“在改善產品以及增加夏普公司為市場提供的產品方面,交易并沒有起什么作用。”惠譽國際評級公司亞洲TMT行業評級負責人史蒂夫·多羅斯認為,“它的意義是優化了夏普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并擺脫了生產基地中的富余產能。”
根據協議,富士康入股后,需要從夏普顯示產品公司購買液晶顯示屏,采購量要達到公司產量的一半。通過此舉,夏普可以放棄自身并不占優勢的銷售業務。“從研發、設計、生產、采購,到銷售和服務,夏普不能再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了。夏普的垂直整合模式已經到了極限。我們希望與鴻海集團構建一個全球性的垂直整合模式。”夏普公司總裁奧田隆司說。
IDC數據公司副總裁鮑勃·奧多奈爾認為,夏普與富士康集團的合作,能贏得一些新客戶。因為,身為OEM企業的富士康,現在是PC和手機廠商的主要代工者,作為合作伙伴,它肯定會優先選擇夏普作為產品供應商。
這對夏普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消息。
郭臺銘的算盤
富士康成為夏普公司最大股東,有著自己的算盤:通過收購夏普公司的技術,意圖利用夏普的液晶顯示屏工廠,擴張自己的OEM業務,借此來達到阻擊三星的目的。
在全球擁有大約90家工廠和一百萬工人的富士康集團,是郭臺銘于1974年創建的。當時,它只是一個生產黑白電視機塑料部件的廠家,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OEM企業。
郭臺銘通過現金入股的方式,可以從夏普手中獲得他想要的資源。“夏普擁有很多出色的顯示技術,其中有些技術還是世界最先進的,對富士康集團來說非常有誘惑力。”業內分析人士認為。
事實上,郭臺銘近幾年來一直希望與夏普這樣的日本電子產品公司達成伙伴關系。2011年7月,他在接受臺灣雜志《今周刊》的采訪時說,他曾與日立和夏普談判,希望雙方能組成一個戰略合作關系。
郭臺銘愿意與夏普合作,原因在于臺灣與日本有著相似的文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郭臺銘說:“是選擇與日本公司還是韓國公司結盟,我更愿意選擇前者,因為日本公司和臺灣公司結盟的成功率高。而且,臺灣和日本有相近的文化,又相互信任。”
此外,富士康一直與日本企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而且都有著共同的敵人——三星。三星現在不僅是全球IT業第一大企業,也是許多細分領域的冠軍——在面板、存儲芯片、手機等領域,均牢牢占據著全球第一的位置。相比三星,鴻海在面板、半導體等業務上有著巨大落差。
富士康成為夏普面板工廠的大股東后,已經獲得了挑戰三星平板顯示業務的資本,因為夏普一直是蘋果面板產品的主力供應商。為獲得日本企業的好感,郭臺銘對日本媒體大吐苦水。“日本電子企業似乎一直在防著鴻海,認為它是敵人。” 郭臺銘說,“我想聲明的是,我們毫無疑問是站在日本企業一邊的朋友,絕不是敵人。”
這并非郭臺銘一人的感受。IT業大佬施崇棠曾對三星的強勢表示擔憂,坦言三星是個“可怕的公司”。
要想實現自己的愿望,還存在諸多不確定。
婚姻難美滿
對于合作的原因,夏普在一份聲明中稱:“當前全球電子產業所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產品價格迅速下滑。我們認為,這次合作是應對市場變化的及時、必要的行動。”據了解,此次合作還允許兩家公司建立新的業務模式,利用雙方的優勢推出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夏普和富士康的合作,從現在來看問題不少。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兩家企業都缺乏執行市場營銷的高級人才。鴻海集團是OEM企業,無需市場營銷和銷售;而夏普和日本其他制造商之所以在液晶顯示屏和液晶電視市場上敗給韓國企業,主要原因正是公司缺乏市場營銷能力。
在業內看來,日本電子產品制造商近年來一直在吃老本,堅持認為公司生產的產品如果能在日本和美國市場上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就完全可以在不做宣傳的情況在其他市場上獲得成功。
正是這個愚蠢的想法葬送了日本消費電子產品,也幫助來自韓國的企業三星和LG輕易奪走了它們曾霸占的領先者位置。2006年,三星取代索尼,成為液晶電視的第一大制造商;2009年,索尼第二大制造商的帽子也被LG取走。而在爭奪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屏制造商的戰爭中,三星和LG也是市場贏家,早在2005年就成為位列第一和第二的液晶顯示屏制造商。而2004年,夏普還在這一市場上占有領先優勢。
現在,三星、LG與日本電子制造企業相比,實在有天壤之別。2011年第四季度,三星公司在包括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在內的平板電視市場中占有26.3%的市場份額,LG電子、索尼、松下和夏普分別以13.4%、9.8%、6.9%和5.9%的市場份額位列其后。
而在液晶顯示屏出貨量上,三星同樣以27%的市場份額位列首位,LG顯示器以26.6%的市場份額位居其后,夏普和松下分別以8.7%和4.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五和第六位。臺灣制造商奇美電子和友達光電分別以16.9%和15.2%的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三和第四位。
夏普和富士康要想扳倒屹立在它們前面的巨人,難度不小。對夏普來說,現在唯一的機會是爭取獲得蘋果電視的訂單。業內專家認為,如果蘋果的iTV采用夏普公司的顯示屏,就意味著它有可能迎來翻身的機會。但這還是個未知數,挑剔的蘋果會選擇質量最好、生產率最高的廠家,而不會在乎這家企業是誰。作為為蘋果提供iPhone和iPad產品芯片和平板顯示屏的三星,勝算也不會比夏普小。
業內認為,夏普和富士康集團的結盟從業務角度來看值得肯定,但還不能確定這是一樁“美滿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