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硅基液晶技術在國內的發展已經歷了十幾年的時間,發展曾一度陷入了停滯。然而當LCOS技術日趨成熟,微投影市場風生水起的今天,LCOS技術的境遇將會有所改變。
一、LCOS技術遇到了產業鏈發展的瓶頸
LCOS技術的研發始于20世紀90年代,在發展的初期曾被普遍看好,受到了JVC、索尼、日立、三洋、3M、飛利浦、三星等多家知名公司的追捧。國內也在1998年就開始介入LCOS產業,先后出現了海盛、雅圖、鴻源、南方輝煌等諸多LCOS的生產企業。不少彩電企業如康佳、創維、TCL、海信等也參與進來,大筆投入LCOS背投電視的研發和生產。
但是LCOS技術的發展并沒有當初預想的那么一帆風順,在熱度持續了約4年之后,LCOS技術在國外的發展開始萎縮,在國內的發展也陷入了低谷。惠普、IBM、英特爾、飛利浦等多家大型廠商相繼宣布中止LCOS計劃。國內的電視機廠商也都先后放棄了LCOS產品, LCOS廠商如海盛、鴻源等紛紛停產。LCOS技術在風光一時之后,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陷入被遺忘的境地。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LCOS技術還在導入初期就面臨發展的停滯,是技術本身的問題還是市場問題呢?
據了解,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首先在于LCOS自身的產業鏈不夠完善。首先由于液晶附著在硅基板上比較困難,液晶封裝技術環節的良品率較低,導致LCOS芯片整體的良品率平均僅能達到60%左右,無法有效的降低成本,限制了芯片的量產。其次,LCOS三片式光學引擎在芯片的對準及貼合方面存在工藝難度,產品質量難以控制,光學引擎的量產也遇到了瓶頸。同時投影光源的燈泡壽命較低,頻繁更換燈泡增加了產品的后期維護成本,使LCOS背投產品的競爭力下降。
同時在市場方面,平板顯示技術的發展對LCOS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在平板電視的快速擴張下,國內外電視市場一致追捧超薄結構。而LCOS背投產品受到自身結構限制,在厚度方面無法與平板顯示產品相抗衡。這使得LCOS背投電視在與平板電視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面對LCOS在生產和市場兩方面的難題,一些企業選擇了放棄,改而轉向平板顯示產品或者其他投影產品的研發和生產,LCOS技術被日益邊緣化。那么LCOS技術的優勢在哪里?是否還有其存在的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