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板電視問世以來,各種各樣的潛規則便屢屢出現。先是借口高科技將售后游離于三包之外,終在萬民討伐和國家相關部門的強制下回歸;后是裸賣,將底座和掛件變成“潛對象”,再次激起人們的口誅筆伐。如今,為了擺脫消費侵權的嫌疑,干脆由“潛”變“明”,公開收取安裝費,穿上了尊重消費者知情權的馬甲,擺出一副給予消費者自由選擇權利的高姿態。但是,平板電視同CRT電視不同,裸機只是一個半成品,不經安裝就沒法使用,所以,平板電視廠商表面上擺出尊重消費者選擇權利的樣子,實際上卻是明明白白地公開強制收取安裝費。這種由潛規則變成“明強制”的做法,備受消費者質疑。
消費者質疑:平板電視安裝費公開收取
近期,本報接到很多消費者關于平板電視安裝收費的投訴,認為廠商對平板電視安裝收費是變相強制收費,是潛規則,不合理。
5月5日,家住北京豐臺區的消費者王先生在蘇寧北京青塔店購買了一臺康佳32英寸智能電視,雖然經過砍價,銷售人員給優惠了100元,但當他仔細挑好機器準備付款時,順便問了一句“什么時候能夠上門安裝”,銷售人員卻告訴他:“電視配有底座,消費者可以自己安裝,非常簡單,如果需要掛在墻上,就必須支付110元的掛架費和安裝費。”王先生覺得太貴了,銷售人員表示:“110元是賣場規定的,如果嫌貴,可以約廠家安裝,費用是50元。”雖然對安裝收費很有意見,但是由于自己沒法安裝,王先生只好同意了。第二天,在蘇寧送貨之后30分鐘,廠家安裝人員就上門給裝好了。“服務態度是很好,速度也很快,但是對安裝收費,我接受不了,這明顯是變相的強迫收費,因為一般消費者都沒法自己安裝。”一提起這件事,王先生就覺得很不公平。“裝一個掛架就要200多元,這不明顯是宰人嗎?而且還是公開地宰,美其名曰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可是消費者自己又沒辦法將電視掛到墻上去,而不掛到墻上就沒法看,所以結果只有一樣,就是交錢,實際上根本沒有選擇權。”5月8日,北京消費者劉先生在大中北京中塔店購買了一臺37英寸平板電視,結果在交錢的時候被告知“如果需要安裝在墻上,需支付219元的安裝費”。這時劉先生才注意到,賣場內有安裝收費的公示牌。沒辦法,劉先生只好同意,并在安裝后另外向安裝人員交了219元的費用。
記者調查:安裝收費已成為普遍現象
針對消費者的投訴,記者近日在北京各大家電賣場進行了調查,發現的確如消費者所說,昔日飽受詬病的平板電視安裝收費已經由暗到明,從潛規則變成了“明強制”,各大賣場和廠家都明確規定平板電視安裝上墻需要收取安裝費用,不僅賣場有安裝收費的公示牌,在銷售時,銷售人員也會提前告知收費標準。
在大中北京看丹橋店,記者看到賣場內懸掛著安裝收費公示牌顯示:32英寸以下收費149元,32英寸至42英寸收費219元,42英寸以上收費299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中前不久成立了自己的售后服務隊伍,其銷售的所有平板電視,不論品牌,只要消費者需要安裝服務,都由大中自己負責。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大中這樣做是為了統一服務、避免消費糾紛。
而蘇寧也早就成立了安裝隊伍,規定在蘇寧銷售的平板電視,由蘇寧自己安裝,當然,也必須付費。
賣場收取安裝費用,廠家當然也不落后。記者調查了包括海爾、海信、長虹、康佳、創維、夏普、松下、TCL等在內的幾乎所有知名電視品牌,了解到整個平板電視銷售市場均存在安裝收費問題,合資彩電一般是贈送電視底座,但掛架收費(含安裝費),國產彩電一般采取掛架和底座二選一的收費方式,收費標準為50元至500元不等(含安裝費)。
不過同以前安裝收費偷偷摸摸不同的是,現在平板電視安裝收費都是公開的了。賣場負責安裝收費的,會在賣場內打出公示牌,雖然這些公示牌大多都在不顯眼的位置。而廠家則一般在其官方網站上進行收費公示。
一企業售后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經常因為安裝收費引發消費糾紛,現在好多了,大家都收了,也公開了,不管消費者愿不愿意,都得交錢,消費糾紛明顯減少了。
問題解析:豐厚利潤令廠商激烈爭奪
平板電視安裝收費屢遭詬病,但是相關廠商依然在市場競爭慘烈的當下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干脆由暗變明,究其原因就是利潤。記者調查得知,現在平板電視掛架的市場價格一般為:22英寸至26英寸為20元左右,26英寸至32英寸為27元左右,42英寸至52英寸為35元左右。比照廠商動輒上百元的收費標準,利潤高達100%,甚至200%至300%。
一企業銷售經理向記者透露,現在電視市場競爭激烈,利潤很低,有時甚至是賠本賺吆喝,而安裝利潤是有保障的,很多時候安裝的利潤甚至高出電視銷售的利潤,所以企業都非常重視安裝收費這一塊。
另一企業售后服務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相關標準,平板電視應該配備底座或者掛架(二者任選其一)作為標配。但是由于底座消費者可以自行安裝,難以收費,不像掛架,消費者沒法自己安裝。而且一般家庭都會選擇將平板電視掛在墻上,所以大多數廠家都選擇將底座作為標配,而將掛架作為收費項目。這樣一來,就能夠更多地收取安裝費了。
不過記者也發現,為了爭奪高額安裝利潤,平板電視廠家和家電賣場也正在激烈地斗爭著。為了贏得安裝費,像大中和蘇寧這些已經成立了自己安裝隊伍的家電賣場,利用渠道優勢,明確規定凡在其賣場內銷售的產品都必須由賣場安裝,如果銷售人員私下安排廠家安裝將受到處罰。但是廠家并不甘就此讓高額的利潤旁落賣場,而是有著相應的對策:消費者在繳納安裝費上雖然別無選擇,但卻有權選擇不要安裝,或選擇更為便宜的安裝,于是就讓廠家得到了一些安裝機會。在消費者購買產品后,銷售人員一般會讓消費者在安裝通知單上注明“電話通知”的字樣,就是消費者需要安裝時再打電話通知賣場,或者干脆寫上“自己安裝”,這樣賣場就沒法上門了。由于廠家安裝比賣場安裝在費用上要便宜一半以上,所以消費者大多會選擇廠家安裝,廠家也就能順利地將安裝利潤收歸囊中。
為了減少風險,廠家一般會在賣場送貨后,立即上門進行安裝。但是對于廠家這種“偷偷摸摸”的行為,賣場也并不是完全置之不管,即便消費者在安裝單上注明了“電話通知”,賣場有時還是會主動打電話尋求安裝,如果消費者這時答應了,則廠家銷售人員將會受到處罰。所以在銷售時,銷售人員都會一再地叮囑消費者“接到電話詢問時一定要問清是廠家的還是賣場的”,以免露餡。
為了有效地占領安裝陣地,廠家還會利用產品生產者的優勢對消費者進行“威逼利誘”。在大中北京看丹橋店,一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廠家安裝每臺收費100元,如果要大中安裝,不僅費用高,而且大中安裝人員不負責調試,還要廠家工作人員上門調試,這樣消費者就要另外再交100元的上門調試費。如此,消費者當然會選擇廠家安裝了。
●專家觀點
收費安裝涉嫌強制消費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雖然廠商們都對平板電視安裝收費進行了公示,提前告知了消費者,好像是尊重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但其實平板電視機基本都需要由專業人員上門安裝。安裝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用底座支撐,另一種是用掛架壁掛式安裝。無論哪種方式,都是平板電視機必需使用的配件,否則消費者就無法正常觀看。所以,對于平板電視安裝收費,消費者實際上別無選擇。
中國消費者協會原副秘書長武高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廠商們已向消費者明示了安裝要收取費用,但也涉嫌強制交易與不合理的二次收費。武高漢表示,經營者應保障商品的完整性及正常使用,保證商品具備應有的使用價值。底座或掛架是平板電視作為完整商品的必要組成部分,正常組裝或安裝是保證實現其商品完整性及使用性公認的、不言而喻的附隨義務。經營者要求消費者對底座或掛架另外付費,屬于將不可分割的商品分割銷售,涉嫌強制二次付費,本質上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涉嫌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