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一夜間,雷軍那句著名的“”的口號拉開了互聯網企業進軍手機領域的序幕,也讓小米科技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躍然成為國內知名的手機終端廠商。而隨著各大手機廠商在智能機領域的重新洗牌,近期內小米與奇虎360在微薄上的一場口水戰,又一次將互聯網企業的手機模式推上了輿論高潮,在手機市場中大有一種“山雨欲來”的摧壓之勢。
“小三大戰”正在上演
3G網絡的普及,除了“謀殺”著傳統手機行業高昂的通話和短信費用,也讓智能終端進入了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期,正因如此,互聯網公司開始紛紛涌入手機終端。在這個獨特的互聯網企業手機領域,目前已有包括小米科技、百度、阿里巴巴、盛大、新浪、騰訊、奇虎360等在內的多家公司,另外,人人網、網易等也有傳言要進軍手機領域。
雷軍在小米M1發布會上
目前來說,互聯網企業做智能手機主要有三種模式,一種是與傳統手機廠商的定制合作,如新浪、騰訊與HTC聯合推出的微客手機、QQ手機。一種是與手機廠商深度合作,整合全套互聯網公司服務的智能手機,如百度與戴爾合作推出搭載“百度·易”平臺的智能手機戴爾Streak Pro D43;阿里巴巴與天語共同推出的搭載阿里云OS的天語W700。還有就是軟硬件包攬,完全由互聯網公司制造推出的智能手機,如小米M1手機、盛大Bambook S1。
微薄、大型社交網絡,互聯網企業扎堆做產品已經不是罕見的事情。尤其是在國內,在當前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公司又開始紛紛試水智能手機市場,繼阿里巴巴、小米公司、百度、奇虎 360 相繼推出智能手機后,日前又有消息稱,網易也已經確定進軍智能手機行業。
其實對于整個智能手機領域來說,互聯網企業還算是一個“新兵”,并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經驗,在當前競爭極度激烈的手機市場中,這些互聯網“新兵”為何會紛紛的深入到一個自己并不熟悉的領域中呢?
眾多互聯網企業“新兵”紛紛進軍手機行業
對于這一情況,很多朋友都認為,互聯網公司進軍手機領域是希望通過推出內置APP和互聯網服務來賺錢。但是難道預裝和應用商店推廣不能達成這些需求嗎?而且大多數互聯網企業手機都是Android系統,由于Android系統的開放性,互聯網企業手機廠商是并沒有辦法來屏蔽其他互聯網廠商的應用,而達到獨占智能手機服務的目的。
通過內置APP和互聯網服務來賺錢?
國內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同時,也刺激著互聯網企業的神經,各大互聯網企業都怕輸在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的起跑線上。這些企業普遍希望配合布局移動互聯網戰略,將用戶聚合到自己的平臺上,賺不賺錢另說,但畢竟你有的,我也要有,而且已經搶先占住位置,然后再去尋找更好、更適合的機會。
另外,雖然在現階段,互聯網企業并不能做出十分優秀的手機,但至少可以在參與制造手機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如何在智能系統中整合自己的應用,能儲備到更多的資源與經驗,更好的與終端廠商進行合作,為下一步做好準備。
每個行業都有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各環節的分工十分明確。在傳統的功能機時代,手機的主要用途就是打電話、發短信,而在3G智能時代,手機的功能完全轉移到了移動互聯網上,這也許就是互聯網企業紛紛踏入手機行業的原因。
而手機行業里,伴隨著互聯網公司的涌入,設計、營銷、定價、渠道等每個環節都被牽扯其中,這樣的跨界融合勢必會引發產業重構,讓移動互聯網越發變得平民化,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平民化的移動互聯網產業將會得到更快速的發展。
移動互聯網越發平民化
伴隨互聯網企業紛紛試水智能手機領域,作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最大的中國市場,競爭開始進入白熱化。所以面對來勢洶洶的互聯網企業軍團時,一直是手機市場主力的傳統手機品牌廠商也開始坐不住了,除了推出價格上能匹敵互聯網手機的千元智能機外,更希望借助自己的品牌和經驗來保住自己在手機市場中的地位。
混戰的手機領域
總結:就目前的智能手機市場而言,互聯網企業正充當著一個“攪局者”的角色,通過“低價+高配”來吸引消費者。不過從整體來看,受制于互聯網企業的基因問題,這一條手機之路的成功機會并不大,如何營造口碑與利潤的雙贏模式是關鍵,所以未來的一年內將會是很重要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