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5年自主研發出LCOS(硅基液晶)顯示芯片,最終和日本索尼站在新一代顯示技術的同一起跑線。作為先行者,為了盡快實現產業化,它又幾乎用一己之力,耗去整整3年時間在武漢設法打通整個產業鏈。
5月28日,占地400畝,國內首家LCOS芯片暨新型激光顯示產業園,在黃陂臨空經濟區開建。在奠基儀式上,武漢全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宣布:我國新一代電視機等顯示產品將徹底根除“芯病”。
自主芯片可叫板日本索尼
該產業園總投資約20億元的產業園,意在研發、量產、銷售從0.21英寸——0.74英寸的多規格的LCOS顯示芯片及驅動芯片。預計明年10月建成投產后,可年產各種芯片100萬片。
2001年,在美國硅谷,一個以8名技術骨干為核心的國際化研發團隊,開始了艱辛的LCOS芯片研發歷程。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底,他們成功研發0.74英寸LCOS全高清顯示芯片,圍繞該芯片研發所產生的核心技術,陸續在全球多個國家申請了15項發明專利,建立起專利保護墻。
彼時,在全球LCOS顯示領域,除全真光電外,擁有較為成熟LCOS芯片和光引擎核心技術的,僅有大名鼎鼎的日本索尼公司。
基于LCOS顯示技術的產品,與目前流行的液晶、等離子等平板產品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屏幕尺寸大、耗電少等顯著優勢。
圖為漢產LCOS芯片媲美索尼
“缺芯少屏”從武漢改寫
業內人深切理解擁有自主顯示芯片核心技術的意義。該產業園奠基當日,國內外30余家中下游關聯廠商到場。其中,1家美國公司、2家韓國公司現場與全真光電簽署了合作協議。
一直以來,中國顯示產業長期“缺芯少屏”,即中國的電視機等各種顯示產品,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和高端屏幕。在前兩代顯示技術(CRT顯像管電視、FPD平板電視)時代,我國電視等顯示屏的核心一直依賴從國外進口。
為去除中國顯示產業“芯病”,2007年12月武漢全真光電在中國光谷落戶。而要將新技術變成實實在在的產品,還必須打造一條完整供應鏈,并需擁有量產能力。完成這一歷程,全真光電整整用了3年時間。
昨日,全真光電副總裁定世宇表示,隨著產業園的投產,LCOS芯片量產將推動LCOS顯示屏以及電視機、投影儀等的規模化生產和銷售。中國顯示器“缺芯少屏”歷史將首先在武漢得到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