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彩電消費市場的透明度已經非常高:雖然廠家依然可以先漲價后降價,相似型號產品互換,告訴你XXX型號產品買光了或者是積壓產品、然后向你推薦其他產品……等等方式在賣場里面做手腳。但是對于大多數消費者,這些老套的伎倆已經不管用了。
現在買電視,網上的信息非常全面。尤其是在價格和參數兩個方面,既有很多媒體網站可以查找,更可以觀看“各種網上商城”的售價和參數信息。同時,網友在網上發表的評論信息,給媒體網站的歷史行情信息,也可以成為幫助消費者真正“搞定”銷售市場眾多騙人伎倆的法寶。
本著“調查”“研究”“決策”三步走的策略,利用賣場和網絡兩種信息源頭,把握實物體驗和參數分析兩大購買要素,可以說如果消費者不在賣場臨時改變購買目標,就不會出現“被騙”的事情。
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隨著消費者在賣場里看的眼花繚亂,銷售人員總是會設置一些致命的陷阱,讓消費者“瞬間改變購買目標”,并通過在新目標下設置高價位門檻,賺取“不該的”的那部分利潤。
進入彩電賣場,現在售貨員一般都會向您先推薦各種具有“神奇新功能”的產品:流媒體、藍光、卡啦OK這些已經不是很時髦,云電視、智能電視、網絡電視剛剛興起。網絡銀行、網上購物、網上聊天、3D電視,電視當電腦用,買電視不用買電腦,電視上網當電話用……等更是屢見不鮮。甚至,2D到3D轉換,XXXX色彩技術,xxx獨家廣角技術、對比度技術、啥啥啥音響技術也會被搬出來忽悠消費者。
如果此時您的定力不強,就會有些眼花繚亂、春心泛濫、立場動搖……不知買哪個好了。如果您做不出決策,售貨員就會以幫助您的方式,幫助您最決策,向您推薦他最希望賣掉的產品——當然,也會是利潤最高的產品。
其實,面對新功能電視,消費者只需要把握兩點:第一,如果這些功能是限于電視機的接受信號、處理信號、顯示畫面和出聲音等基本功能內的,那就要堅持“眼見為實、耳聽為實”。不用管它太多的技術名詞,畫面質量以眼鏡看到的效果作評價,聲音質量以耳朵聽到的效果作評價,其他都不算數。
第二,如果是一些新興的彩電功能,消費者一定要了解自己會不會用、需不需要用、買了之后能不能用到。對于那些買了之后一般不用的功能,不需要太多考慮。例如,統計研究表明網絡和智能電視的實際應用率只有10%左右。也就是說,大多數消費者為網絡功能化的錢是“白白花掉了”。同時,對于現在不用,以后會用到的想法一定三思、三思、再三思:因為,現在的產品進步這每快,為兩三年后的可能性做投資“風險賊高”!
據奧維咨詢(AVC)數據顯示,2012年4月46寸以上平板電視市場份額已達到29% ,較3月增長了五個百分點。而全球范圍內,2012年2月份大尺寸面板出貨調查報告顯示,2月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貨較1月份增加14.4%,出貨總量為5,958萬片,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貨呈現大幅躍升的狀況。
為什么現在的消費者喜歡購買大電視呢?主要因素非常簡單:大尺寸電視便宜了,種類也豐富了,更多消費者買得起了。但是,促進大尺寸電視小增長的原因還有第二個,那就是消費者“求大”的心態。然而,彩電產品絕不是越大越好。因為電視機有一個最佳觀看距離的要求。
32寸電視最佳觀看距離為2-3米,42寸則為2.5-3.5米,50寸液晶電視需要3米以上的觀看距離(最好是3.5米以上)……以上距離是指眼睛到電視屏幕的距離,而不是您的房間大。鹤鳛榉块g大小的數據,必須計算沙發、電視柜等占據的空間位置。一個合理的觀看距離,首先考慮的是對眼睛的舒適和視力的保護,而不是觀看效果。高清電視機如果以電影院那種以觀看效果為核心決定考慮選購尺寸的方式購買,一般不利于眼睛健康——因為,效果震撼,往往意味著屏幕要大、要充滿視野,這就容易導致眼睛迅速疲勞。
電視是電視,電影院是電影院。電視是用來?吹模娪霸号紶柍鲆幌。因此,選購電視的標準首先是持續用眼的健康;電影院的布置標準是短期內不產生用眼危害原則下的最佳效果。
我國局面住房客廳尺寸一般在15-30平方米,通常呈現矩形結構。寬度在3-5米左右。因此,最適合的彩電尺寸是32和42寸,大一些的客廳選擇46寸,一般不宜超過50寸。如果選擇的是等離子電視,尺寸可以略微放大;背投影電視可比等離子電視尺寸再放大一些。
在彩電賣場里面,售貨員會經常向消費者推薦一種叫做IPS、或者是硬屏、或者是IPS硬屏的技術。并宣稱IPS硬屏更好,是世界上最好的液晶屏,蘋果也使用這種屏幕等等“優勢觀點”。但是,事實是這樣嗎?
就銷量和產量而言,IPS屏幕都不是第一。IPS硬屏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僅僅為兩成。全球液晶彩電銷量第一的三星不使用IPS屏幕。全球液晶之父夏普也不制造這種屏幕。全球AV市場最受歡迎的傳統彩電大佬,索尼也不使用這種屏幕。IPS技術由日立發明,LG發揚光大,現在除LG外、松下、京東方等也精通該技術。
與其他液晶屏幕比較,IPS的確有他的優勢:那就是對壓痕的恢復速度快——這決不是說其他屏幕的壓痕不能恢復,或者是說IPS硬屏“更結實”。安現在液晶技術的成熟程度而言,IPS屏幕并沒有顯著超越其他屏幕的任何“顯示畫面”或者“壽命”上的優勢。的確,蘋果的大量手機和平板電腦采用IPS屏幕,但是這只是一種商業合作關系上的緊密程度。不代表IPS就比別人好:而且傳說中的蘋果彩電最可能采用三星OLED或者夏普4K屏幕。
在這里,筆者不否認IPS硬屏的技術創新性,和它存在的獨特價值。筆者只是反對,將最好的屏幕和IPS硬屏劃等號,進行宣傳,并以此賺取更高的利潤。事實上,消費者購買彩電,就畫質而言還是應該堅持“眼見為實”的觀點:因為,即便是IPS屏幕的產品也有高低貴賤好壞之分。
同時,還需提醒消費者,IPS硬屏是市場溢價較高的一種屏幕之一,因此同樣的性能的,采用IPS屏幕的彩電成本和售價一定高一些。
在彩電賣場,最最能打動消費者眼球的產品特征是什么?當然是超薄了!
目前,以側邊式LED背光源技術為基礎的液晶電視機已經能把厚度降低到數厘米之內。而未來的OLED電視的厚度則會以毫米計算。擁有一臺超薄的彩電就如同愛車一族買到一輛法拉第或者蘭博基尼小跑一樣“拉風”。
但是,超薄電視的價格也和他的造型一樣“拉風”:薄一厘米,貴一倍的價格,絕非危言聳聽!
對于消費者超薄的電視,除了拉風之外,還有其他的價值嗎?其實,如果都是液晶電視,而不是新興的OLED電視,超薄不僅不意味著更好的性能,反而還會有一些應用麻煩。例如,超薄電視的音響質量往往對不住他的價格;有些超薄電視采用外置電源、憑空在客廳里多了一個“黑疙瘩”;部分超薄電視的散熱依賴于背部空間被動散熱——電視雖然超薄,但是壁掛的時候,卻要流出足夠大的散熱空間,應用感受遠沒想象中的好。
追求超薄是一種生活態度,但是絕不是一種科學的技術態度。純技術角度看,超薄電視一定是適可而止,液晶電視現在幾乎已經達到極限設計水平。即便是未來的OLED電視,能夠達到更薄的程度,也必須建立在外置電源、以及音質下降的基礎之上。
彩電市場之中的最大陷阱,其實不是銷售員挖的,而是顧客自己跳進去的。這就是外資品牌陷阱。
不得不承認,在高端電視機上,外資陣營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優勢:這主要是由于外資產品價格貴、自然用料足。反之,國內品牌買不上去那么高的價格,也就不可能賠錢“用料”了。
但是,在低端電視上,外資品牌并不占任何優勢——假如非得找到外資品牌的一個特點,那就是低端電視價格不低端,至少比其他同類、同水平產品貴10-30%的價格。
更為重要的是,您知道這些外資品牌低端電視都是誰產的嗎?答案是代工!甚至一些品牌無論高低端電視,都已經不是自己制造、更不是原裝進口,而是實實在在的“大陸貨”。
索尼部分產品富士康代工,東芝TCL聯姻、飛利浦下嫁冠捷,先鋒品牌使用權蘇寧買下,三洋使用權國美買下——全球彩電代工產能已經從一成躍升上兩成,并有望最終達到半數。索尼、東芝等代工比已經上升到5-8成。三星、LG、松下、夏普等也在拓展代工比例。
雖然代工不意味著產品就不好:蘋果的產品也都是代工的;但是代工之后的產品是不是原裝味道——特別是一些品牌專揀低端產品去代工,值得消費者深思,并作出明智的選擇。最理性的做法是,高端、價格昂貴的彩電選選外資品牌比較合適,一般的產品國內品牌更具性價比,低端產品則千萬不能選外資品牌。
消費者在賣場由于一時沖動被忽悠的例子,還包括很多選購了等離子電視,尤其是42寸等離子電視的消費者。
按照常識,賣場的促銷員大概會這樣介紹等離子電視:第一,等離子畫質更好;第二,等離子的殘影問題已經被解決了,第三,大尺寸等離子電視更便宜。那么這三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
首先,等離子畫質更好。這一說法由來已久。尤其是液晶電視感慨是普及和大尺寸化的時候,等離子畫質更好似乎成了等離子抗衡液晶的最好法寶。但是,液晶顯示技術并沒有固步不前,而是不斷進步。今天的液晶顯示技術已經和五六年前大不一樣。五六年前的老黃歷實在使用不上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等離子電視的顯示優勢已經可以忽略。高端液晶電視的效果一樣很好。低端等離子的效果也不怎么比低端液晶強悍。更為重要的是,等離子的顯示優勢在黑位上,要發揮這一優勢,需要很好的信號源:例如高清電影,在我們通常的模擬電視信號,甚至高清信號下,等離子的優勢難以發揮。這樣消費者實際上能感受到的性能差異就更小了。
其次,等離子的殘影問題的解決也是一個偽命題。殘影是等離子的先天缺陷,后天技術再怎么彌補,也是盡可能降低影響,也不能完全消除。所以,消費者使用等離子電視要主要打開防止殘影的功能,并注意使用時的一些必須注意的屏幕保養事項。
對于第三點,大尺寸等離子更便宜,現在也不很適用。等離子在早期平板市場上便宜,主要是由于那時候液晶剛剛興起;蛘哒f,更準確的講不是等離子便宜,而是那個時候液晶太貴,F在液晶的價格已經下來很多,兩千多就可以買到42寸以上的電視機。等離子便宜的謊言再也站不住腳餓了。
那么,購買等離子電視的理由究竟在哪里呢?第一,等離子電視更適合看電影,組家庭影院。第二,50寸以上的高檔電視等離子更適合家庭應用——因為等離子所需的最佳觀看距離比液晶要小三分之一左右,普通家庭客廳購買大尺寸電視,等離子更為合適。所以,就目前的市場和技術情形而言,等離子的真實價值主要在于50寸以上的家庭影院市場。如果買來只是看看普通電視節目,那些價格低廉的液晶更為合適。
購買更便宜的產品
在賣場里,受到售貨員的鼓動,購買了非既定目標產品的消費者,不一定就是選購了價格更高的產品(雖然售貨員總是以那些高價格產品更好的理由,把他們推薦給消費者)。個別時候,消費者也可能購買了不合適的“便宜產品”。
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原來消費者決定要買的產品,價格談不攏的時候。售貨員見消費者對價格很執著,于是向消費者推薦某些更便宜的產品(當然配置也會更低)。消費者見價格談不攏,很可能接受了促銷人員的建議。
購買了更便宜產品的消費者,往往會出現兩種后悔的情形。第一,這個更便宜的產品不滿足自己的需要,或者在一些方面的表現很不理想。第二,買回去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個看上去很便宜的產品,自己購買到的價格居然比其他人買到的要高——因為,消費者原本沒有打算購買這個產品,而是聽信了銷售人員的推薦:銷售人員自然不會在價格、利潤方面真的為消費者著想了。
:
在賣場中,消費者對更好的彩電產品的介紹和承諾有“購買的沖動”,失去原有的選購目標,造成不理性消費的結果,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主要是由于彩電產品屬于大件長壽命家電,誰都想買到更好的產品。這種心態使得消費可能對售賣人員的一些話語深信不疑,從而動搖了既定目標。同時,由于價格方面的問題,消費者也可能選擇售貨員推薦的更便宜的產品。
在真實的消費案例中,消費者完全避免被銷售員鼓動是不可能的:因為銷售人員的一大職業技能就是“忽悠”。不過,避免被忽悠也有好的方法。那就是三思而后行,一定先調查研究,在決策。如果選購的過程中產生改變選購目標的想法,就需要再次進行完整的調查研究過程,而不是臨時決斷。
面對銷售人員的任何新建議,消費者有兩個選擇:第一,不聽他的;第二,姑且先記下,回去后好好研究分析。千萬不能做出第三種選擇:當即聽信,做出決定。只要做大了這一點,銷售人員的忽悠本事就會“百試不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