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的CRT到LCD、LED再到如今的3D、智能電視,當傳統的彩電行業正因IT巨頭的介入而面臨產業變革和競爭日趨激烈之際,海信集團憑借著搶抓的智能化先機,逆勢增長、引領國內智能化電視的發展之路。
十年磨一劍,出鞘鋒芒現,憑借著敏銳的行業嗅覺和數十年的技術積累,海信已然在智能化進程上領先一步占盡先機。
智能化之路引領行業升級
“快半步”,這是海信產品的推出策略。也正式憑借著這一產品策略,海信在歷次彩電行業產業變革中,不論是LED、3D都處處領先、輪輪第一,成功的搶占先機。而此次智能電視引發的產業變革,海信亦扮演了行業領跑者的地位。2011年,海信集團旗下核心上市公司海信電器實現營業收入235.24億元,同比增長10.6%;營業利潤18.71億元,同比增長106.6%。截止2012年2月,海信智能電視的零售量和銷售額占有率分別以18.32%和18.81%高居行業第一位,在中國智能電視市場上遙遙領先。
早在2010年海信便率先推出基于自主知識產權操作系統的智能電視,同年9月份推出全球首批智能3DLED電視;2011年8月海信推出全球首款個人智能電視I’TV。
2011年5月海信集團在業內率先發布“智能化”產業戰略,宣布所有相關產業都將以智能化為戰略目標,并將這一目標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和壓力。隨即,海信重組多媒體產業,將海信傳媒網絡公司云服務與運營業務融入電視研發制造,使之擔負起電視產品開發引導作用。
2011年6月21日,海信電器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智能電視“宣言”:將2011年確定為智能電視元年,宣言的戰略目標是:海信電視將借助智能電視商機,由“中國市場零售第一”邁向“世界市場銷量前三”。
海信集團總裁于淑珉表示,海信智能化的儲備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我們就預見到數字和網絡技術將給傳統家電產業巨大的沖擊,提出了3C融合戰略。2003年海信參與創建“閃聯”標準組織,致力于數字家庭互通互聯技術開發與標準制定,如今“閃聯”標準已成為國際標準,成為“智能化”互通互聯的核心技術之一。
用戶體驗是智能化轉型關鍵
目前行業內關于智能電視的定義和標準仍舊眾說紛紜,缺乏統一認識。作為智能電視的領跑者,在海信眼里,智能電視并非單一的產品,而是基于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一種解決方案。
海信電器劉洪新表示:“智能化已經成為電視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智能時代的到來,使得電視不再僅僅是簡單的顯示終端,而成為綜合業務表現系統。智能產品正呈現這樣的發展趨勢:由硬件到軟件,軟件成為產品開發的重中之重;由外觀到內容服務,內容服務成為顧客的根本需求;由單一到組合,多屏之間的互動成為業務表現的基本方式;由復雜到簡單,顧客最終將拋棄復雜的遙控器轉向智能化人機互動;由終端到后臺,云計算將扮演智能終端內容服務的主導力量。”
簡單、易用,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內容將是電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
劉洪新表示,電視產品的智能化,就是為了滿足顧客的深度體驗要求。從來沒有任何時候像今天這樣,“顧客體驗”與電視行業有著如此緊密的聯系。彩電業要徹底改變傳統制造業以硬件為道,以單機為主體,以技術指標為導向的產品開發思路,必須把顧客體驗置于產品企劃、設計、開發的首要位置,做到以軟件為中心,以系統為支撐,以顧客體驗為導向。
海信集團總裁于淑珉表示,傳統電視產業的變革對企業意味著機會,而對中國企業更多地意味著挑戰。“智能化泛電視產品開發軟件必將成為主導力量,但一個嚴峻的事實是中國電視企業手中不掌握軟件開發賴以生存的操作系統。”而在競爭對手方面,“今后我們將面臨“軍閥混戰,天下大亂”的局面,競爭者將來自各個行業,可能是傳統家電,或是互聯網新貴,也可能來自運營商或通信業巨擘。”
目前,海信智能化戰略已全面起步。海信正在全力打造三個方面的技術和平臺:一是自主操作系統(Hi-OS)與ANDROID操作系統深度開發能力;二是海信智能“云”服務平臺(Hi-Cloud),這是基于云計算的運營支撐平臺,支持多操作系統、分布式數據庫、內容整合與智能搜索;三是智能互聯(Hi-Connect),實現局域網與互聯網內容互聯和分享的技術平臺。
多項產業智能化并進
不僅僅是電視的智能化,海信集團在智能交通、光通信、多媒體等行業的智能化進程也同業齊頭并進。海信集團如今已形成多媒體、家電、通信、IT智能系統、現代地產和服務業5大產業的格局,并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716億元。
海信集團品牌部副部長朱書琴告訴記者:““家電”產業都是大家看得到的,但智能交通、光通信、多媒體等是很多人不了解的,實際這一顯一隱彼此之間起到相互支撐作用。”
目前,海信在光通信、智能交通、多媒體等產業,保持行業領先水平,并參與了國家多項產品技術標準的制定。在集團加快智能化戰略推進后,公司在操作系統的深度開發、互聯互通、語音識別、人機交互等方面實現技術突破;光通信在“光纖到戶”10GPON技術上全球領先,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成功進入數據光模塊、云計算領域。
在液晶模組領域,海信自2007年打破了我國液晶模組幾乎全部依賴外企的現狀后,海信電器目前在青島、貴陽和廣東已建成和建設了三個液晶模組生產廠,海信液晶模組的年產能將達到800萬臺。
海信智能交通產業的突破,則是在極端困難的產業環境下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樹立民族產業信心的成功典范。經過“十五”、“十一五”10年間持續不斷的技術突破和標準建設,海信目前已經在智能交通領域成就了第一民族品牌的市場地位。
目前,海信的智能交通產品在國內城市智能信號管理系統已占據超過20%的份額,在快速公交智能系統(BRT)的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60%以上,承擔著北京、上海、廣州、長春、太原、濟南等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設項目。
在光通信領域,通過多年的潛心研發,海信憑借自己的技術實力已經在行業內得到較高認可,并成為全球首家批量生產、批量出貨10G PON光模塊產品的廠商。目前,海信10G PON光模塊產品在北美“光纖到戶”市場占有率居首位,并成為國內光模塊產品的主要供應商。
上一個十年,海信通過打造的智能化產業鏈,在產業布局上實現領跑。并在連續8年保持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前提下,屢屢創造并保持3D電視、智能電視第一,品牌指數第一;在整體經營環境并不景氣的彩電行業獨樹一幟。
下一個十年,在行業變革的機遇期、在行業智能化的推動下,海信國際化發展之路將趨向成熟。“未來大頭肯定在國外,海信必須移到國際上去競爭,才可能打贏中國市場。”劉洪新表示。隨著公司海外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邁向“世界市場銷量前三”的目標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