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3日,全球平板顯示領域規模最大的展會——第22屆FINETECH JAPAN在日本東京有明國際展覽中心開幕。FINETECH JAPAN是以平板顯示為核心,涵蓋元件、材料、制造設備、檢測裝置、顯示器等整個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專業展會,每年都吸引來自海內外數十個國家的參展商和觀眾。今年的展會絲毫未受全球經濟疲軟和平板顯示市場景氣回落的負面影響,場面依舊火爆,參展規模和來場觀眾較往年顯著走高。作為全球平板顯示領域的風向標和晴雨表,今年的FINETECH JAPAN清晰地告訴我們,在市場環境發生劇變的境況下,平板顯示產業正在做出重大轉型:一方面廠商順應便攜智能終端(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市場的迅猛擴張,追加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投資;另一方面則繼續強化觸控屏、OLED、裸眼3D等新興技術的研發。
多點觸控、裸眼3D、OLED最熱門
裸眼3D和觸控技術展示成為本屆展會的焦點,各大廠商紛紛亮出看家本領同臺競技。
自2011年開始,全球平板電視進入低速增長階段,增速低于10%。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8年以前年均增速高達25%~30%。在平板電視中,占據絕對市場主導地位的是液晶電視,2011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達2.15億臺,但據預計2012年將降至2.06億臺。來自日本市場的統計數字亦不容樂觀,2011年日本市場液晶電視銷量僅為1700萬臺,同比減少了6%。第22屆FINETECH JAPAN正是在如此不利的市場大環境下舉辦的。
通常人們用“參展規模”和“觀眾數量”兩大指標衡量和評價一個展會是否成功。因全球經濟疲軟與平板顯示市場景氣回落,大多相關的專業展會飽受負面影響而顯冷清,但FINETECH JAPAN卻成為例外。今年的展會場面火爆,人頭攢動,參展商達909家,同比去年的750家顯著增長;觀眾數量也再創新高,共計6.35萬人。
“一邊是平板顯示產業景氣回落,一邊是FINETECH JAPAN的規模持續擴大,很多觀眾和媒體對這個現象感到奇怪。”FINETECH JAPAN展會事務局局長田中岳志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認為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去年的展會開幕時距離日本‘3·11’大地震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影響了海外參展商的參展;二是參展產品更具吸引力,參展的內容更為豐富,與觸控屏、OLED等觀眾樂見的熱點產品相關的展示明顯增多。以觸控屏為例,去年相關的參展商為40家,而今年超過60家。”
作為全球平板顯示領域的風向標和晴雨表,今年的FINETECH JAPAN清晰地告訴我們,在市場環境發生劇變的境況下,平板顯示產業正在做出重大轉型:一方面廠商順應便攜智能終端市場的迅猛擴張,追加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投資;另一方面則繼續強化OLED、觸控屏、裸眼3D等新興技術的研發。
日本夏普公司負責技術開發的副社長水島繁光在FINETECH JAPAN主辦方舉辦的主題演講會上表示,面對目前較為嚴峻的市場形勢,相信廠商在平板顯示市場通過新技術的開發和新應用市場的開拓,產業仍會有進一步發展。2011~2015年,全球平板顯示市場規模年均將增長8.7%,大尺寸應用的顯示器和電視幾乎沒有增長空間,整體增長速度僅為1%;而中小尺寸產品的增速則高達17%。
日本產業新聞社社長泉谷涉在主辦方舉辦的技術研討會上表示,在平板顯示相關設備領域,日本廠商占據重要地位。2004年日本產平板顯示設備銷售額約為6000億日元,2009年為3000億日元,2010年為4000億日元,2011年為3000億日元,2012年因整體產業低迷,日本產設備銷售額將降至2000億日元,2013年預計將恢復至2011年的水平。但是廠商對OLED、電子紙等領域的投資正呈現擴大的趨勢。其中,OLED設備2011年的投資額同比翻了一番,日本、韓國、中國的很多廠商都進行了大手筆的投入。
韓國三星移動顯示公司研究院高級副總裁Sungchul Kim在展會同期舉辦的主題演講會上表示,柔性化和可透視性將成為OLED顯示技術未來發展的主要研究課題,可透視AMOLED面板未來將在手機、教育、醫療、公共顯示等領域得以廣泛應用。在整個平板顯示約11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中,2011年OLED的市場份額約占3%,2012年市場份額為6%,2015年將增至12%。2009~2018年,OLED市場的年均增長率可達53.4%,AMOLED出貨數量也有望從2009年的2230萬片增至2012年的2.07億片和2018年的5.9億片。
記者注意到,裸眼3D和觸控技術展示成為本屆展會的焦點,各大廠商紛紛亮出看家本領同臺競技,呈現可同時實現10點觸控的顯示器、全球最大82英寸裸眼3D顯示器、超高精細畫質的LED顯示器等新產品,引得觀眾不由贊嘆。其中,可同時實現10點觸控功能的顯示器采用了表面光波技術(Surface Light Wave)來實現多觸點識別功能。全球最大82英寸裸眼3D顯示器是由Newsight JAPAN公司推出的,2010年該公司在FINETECH JAPAN上展示了“全球最大”的裸眼3D顯示器,不過當時推出的尺寸是70英寸。另一款110英寸LED顯示器呈現出1.9mm級超高精細畫面,這款超大型顯示器產品實現了1280×720的解析度,重量達110公斤。
薄膜、塑料成展示最大亮點
展會最大的亮點在于豐富了平板顯示產業鏈,著力突出了上游薄膜、塑料、生產設備、相關通信技術等方面。
今年的FINETECH JAPAN同期還舉行了3場專業展會,包括全球規模最大的高性能薄膜專業展會——第三屆FilmTech JAPAN,主攻日本市場占有絕對優勢的高性能塑料展會——第一屆PLASTIC JAPAN,以及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光學技術、激光綜合技術展——PHOTOIX 2012。這3場專業展會匯聚了全球領先的設備與材料制造商,他們展示了平板顯示產業不可或缺的新興材料和技術。
在展會負責人田中岳志看來,第22屆FINETECH JAPAN最大的亮點在于豐富了平板顯示產業鏈,著力突出了上游薄膜、塑料、生產設備、相關通信技術等方面。據統計,在總計909家參展商中,以薄膜為主題參展的廠商為205家,以塑料為主題參展的廠商達到了91家。其中,日本納米壓印設備廠商Itrix的單層石墨烯薄膜、美國陶氏化學可提高聚碳酸酯(PC)抗刮擦性能的添加劑ULTRALOID、東麗薄膜加工公司的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自愈涂層保護膜等產品,吸引了無數眼球。
日本納米壓印設備廠商Itrix展示了尺寸為700mm×400mm的單層石墨烯薄膜,其光透射率達到了97.5%。Itrix還展出了可在A4尺寸銅(Cu)箔上制造石墨烯薄膜的CVD設備。
美國陶氏化學展示了可提高聚碳酸酯(PC)抗刮擦性能的添加劑ULTRALOID,以及用于發光二極管(LED)照明燈的光擴散劑Palaloid。其中,ULTRALOID作為具有PC抗刮擦性能的添加劑,可在不降低PC熔融流動性及機械強度的情況下提高PC表面的硬度,預計上市時間為2012年下半年。另一款新品Palaloid則是針對LED照明在家庭應用環境下,經常因發光部分的光線過強而讓人感覺刺眼而開發的。該產品與PC、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或聚苯乙烯等樹脂合成后,可使樹脂具備光擴散性,從而減輕刺眼感,預計上市時間為2013年。
東麗薄膜加工公司展示了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自愈涂層保護膜。記者在現場看到,當它被金屬刷劃傷后,僅不到10秒的時間即可修復。據東麗薄膜加工公司介紹,該產品此前僅限于筆記本電腦的裝飾成形膜等部分用途,整體光透射率達90%以上。當形成量產后,其應用將向移動產品外殼的裝飾成形膜以及觸摸面板的表面保護膜等拓展。
擴軍海外參展商應對日本制造外移
通過努力吸引中國、韓國等日本以外的海外參展商,展會不但解決了客源減少的問題,而且擴大了規模。
近幾個月以來,當業界還在為平板巨頭松下、夏普、索尼巨虧的財報嘆息時,夏普接受中國臺灣企業鴻海的收購計劃的消息曝出,則令人對日本平板顯示制造的衰落從無聲嘆息升級為重磅驚嘆。在此背景下,日本平板顯示制造移向海外的步伐開始加速。此前,日本Amagasaki港口附近因聚集大量生產精密平板電腦顯示屏的企業而被稱為“平板灣”。如今“平板灣”很多工廠關門大吉。
日本平板顯示制造業加速外移對FINETECH有何影響?FINETECH JAPAN展會事務局局長田中岳志談及此話題時坦陳:“這對展會本身而言并不是一個好現象,但我們通過努力吸引中國、韓國等日本以外的海外參展商,不但解決了客源減少的問題,而且擴大了展會的規模。”
對于FINETECH JAPAN這樣的國際性展會,海外軍團的力量不容小覷。今年的展會共吸引了19個國家221家海外參展商。海外軍團中,韓國企業聲勢最為浩大,特別設立了韓國企業專區。
據記者粗略統計,中國企業參展數量并不多,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參展商約為十幾家,主要推介的是顯示技術和光通信技術。河北中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項目經理王維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該公司參加展會的主要目的是向日本客戶推介系列光通信產品,其日方渠道合作伙伴是日立公司。她說,這個展會不僅滿足了廠商洞悉產業風向的需求,還可以和來自日本、韓國等海外客戶進行商談。
中國企業不僅參加了展會的產品技術展示,還在技術研討會上發表了關于中國平板顯示產業趨勢的演講。其中,天馬微電子公司向傳義博士向與會者介紹了中國AMOLED產業現狀和發展規劃。他說,中國政府高度關注OLED產業的發展,政府主管部門認為AMOLED技術將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主流,中國大陸在OLED領域有機會取得成功,目前正值較好的投資時機。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支持下,中國大陸OLED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中國大陸主要有昆山維信諾、汕尾信利、四川虹視、佛山彩虹等企業從事OLED生產,京東方、天馬、佛山中顯等廠商正在積極推進AMOLED項目研發,中國AMOLED產業即將迎來豐收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