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消費者所關注的品牌依然集中在智能電視一類,康佳、長虹、海信、創維幾乎不分伯仲,齊頭并進,而聯想智能電視的關注度較上期而言卻略有下降,這是不是代表“聯想電視熱效應”已經過去了呢?另外,上周外資品牌也屢屢進入大眾視線,oled的研發始終是個熱門,下面我們詳細來看一下。
聯想電視上市一周 消費者關注度略減
聯想智能電視正式上市一周,引發消費者圍觀效應,傳統電視企業也對這個重量級的跨界攪局者保持高度警惕。盡管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對智能電視寄予很高期望,誓言“希望能夠在智能電視領域獲得與PC領域相似的領導性市場份額”,但是市場對此并非一片樂觀。
有業內人士指出,聯想智能電視定價高,渠道基礎薄弱,缺乏家電業營銷推廣經驗,也不具備上游核心零部件自主生產能力,這四大軟肋都讓聯想智能電視能否改寫行業格局打上了大大的問號。這一系列的質疑就像子彈一樣重重打在聯想電視的身上,也難怪大眾的熱情有所消減,看來聯想智能電視的未來真是任重而道遠。
三星合并面板業務 欲當OLED霸主
OLED,是目前為止最為先進的顯示技術,而三星作為韓國電子企業老大早已把目光盯準在這塊肥肉上。上周一,來自三星方面的消息稱,其旗下三家面板公司Samsung Display、S-LCD以及SMD(Samsung Mobile Display)將被合并成一個公司,新公司將主要從事AMOLED面板產品生產,這項合并將于今年7月1日起在法律上正式生效。
三星此舉一方面為了將新興的OLED面板技術從小尺寸向大尺寸延伸,以謀求未來在OLED領域的霸主地位,另一方面的原因也相當現實,希望借以改善三星面板目前的虧損局面,使其不再因業績拖累三星電子集團。
據了解,OLED憑借其自發光、廣色域、環保節能等各種特性,被普遍看好為下一代平板顯示行業主流的技術,眾多面板企業紛紛進行布局。韓國面板企業率先進軍大尺寸OLED領域,除了三星之外,LGD也計劃建設一條月產能達8000片玻璃基板的AMOLED面板8代線試產線。此外,索尼、東芝和日立聯合成立日本顯示器公司聯手開發OLED,友達與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締結OLED策略聯盟,松下計劃投入200-300億日元,建立第5-6代OLED面板試產線。
如此多的電視廠商都熱衷于OLED技術的開發,但是其前景到底是怎樣呢,相信這也是大多數消費者的困惑,依筆者看電視用的大尺寸OLED技術還不完全成熟,而且成本非常高昂,短期內很難取代液晶面板在平板電視中的地位。
索尼松下官方默認合作研發OLED電視
據報道,索尼和松下正商談聯合研發和生產OLED電視,共同承擔高昂的研發成本,并通過共享關鍵技術以縮短研發時間。在索尼和松下相繼發布巨額虧損財報的當口,在電視機業務已被看做是日企的包袱之時,這一合作傳聞引起業界廣泛關注。倘若索尼和松下不計昔日競爭對手的前嫌,轉而牽手研發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彩電業的未來很可能出現另一番圖景。
但是對于這一消息,投影時代網了解到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和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均未證實,雙方均表示這一消息并非企業官方發布。不過,無論合作是否屬實,兩大老牌彩電企業在電視機業務上的發展都值得思考和探討。
索尼和松下一直是以競爭者的身份面世,而這次突然曝出合作一說,不得不讓消費者大費腦筋,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戰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懂的相互扶持,相互利用,才是企業長久的生存之道。
就目前而言,國內的廠商一直在積極的為智能電視布局,在此,筆者認為還是腳踏實地,把電視機最基本的功能做好吧,看電視,顧名思義“看”才是最主要的,電視機的畫質、性能不好,再多的智能應用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