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具有基礎性、通用性和戰略性特征。它不僅是實現工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石和保障國防工業發展的關鍵裝備,也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支撐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切入點。中國機床制造廠家數量全球第一,機床產值世界第一,但同時也是世界第一機床進口國,高檔數控機床主要依賴進口。中國擁有較完善的機床產業鏈,但中高檔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主要進口,缺少著名跨國集團和世界級的“精、特、!毙【奕似髽I。中國大量出口“兩高一資”產品,再進口這些出口產品制造出來的高檔產品。
中國機床制造業2010年產值4900億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6%.發達國家的機床制造業卻處于負增長階段,主要原因是本國制造業衰退和總體經濟不景氣。
根據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的講話,“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可能得到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凡是重大專項中研制并應用的產品,應該把其列入國家減免稅的清單里。同時,同類產品國家不再減免進口關稅,也不再給予進口的補貼,否則會對自主研發的產品造成很大的沖擊。
從機械制造角度講,中國已經可以制造高速、精密、復合、多軸聯動數控機床,以及大規格、大噸位數控機床新產品。比如開發和制造了世界最大的28m數控立式銑車床,回轉直徑5m、承重500t的數控臥式車床,10.5m數控橋式龍門復合機床,鏜桿直徑320mm的數控落地銑鏜床,直徑2500mm的軋輥磨床,高性能數控鍛壓設備等引起了國際同行的極大關注。
2010年金屬加工機床產值數控化率為59.0%,同比增加5個百分點。金切機床和數控金切機床平均單價分別為19.5萬元和40.6萬元,分別比上年提升了21.9%和8.8%。 這些數據是好的,但是,這些設備的電子控制、工業計算機和通信接口還需要進口,這些成為中國本地電子技術公司的機會。
汽車工業占機床市場需求40%,包括車身和部件生產兩類機床。用于汽車車身生產的機床有沖壓、焊接、涂裝和總裝線,用于部件生產的機床包括發動機、變速器、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傳動系統、懸掛系統在內的汽車零部件加工。但是汽車零部件加工用機床的需求比整車生產要大10倍以上。
船舶工業大中型數控機床需求增長。海洋工程設備制造所需的特種及專用加工機床會有需求,是重型機床的增長點。但是對重型、超重型金屬加工機床的需求增速將有所減緩,原因是全球貨輪需求不好。
航空工業需要高技術高品質裝備。一架飛機由300萬-500萬個零件組成,零件的復雜程度和嚴酷的品質要求,將吸納大量高技術高品質裝備參與其中。機床行業應緊緊抓住航空工業進入黃金發展期的難得機遇,大力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制造水平。
發電工業對機床的需求主要是:發電機和汽輪機的轉子需求數控重型臥式車床、數控葉根槽銑床,定子需求數控大型落地銑鏜床、數控龍門鏜銑床、大型定子專用機床,汽輪機的葉片需求多軸聯動加工中心。有許多國產高檔數控機床可滿足發電裝備的需求,但仍有一些要依靠進口,如數控轉子槽銑床等。
中國現階段的醫療主要是指診斷和治療,但未來醫療范疇將愈加廣泛,這是業界的共識。飛利浦就把醫療范疇定義為從疾病預防、篩查、診斷、治療、監測到健康管理等一系列環節。同時,他們把在上述整個醫療周期中發揮價值作為其發展的理念。
國家對基層醫療加大投入的趨勢也愈加明顯。由于新醫改方案強調為基層服務的醫療理念,未來醫療的發展將以滿足大眾的醫療需求為根本。因此,醫療器械廠商要從原來關注少數人、大醫院、高級設備向關心有層次的醫療模式、普通人的健康這樣的醫療體系去發展。
醫療體制改革將建立一個分層次、網絡化的醫療體系是必然趨勢。社區醫療是群眾求醫最先接觸的以門診為主的醫療服務部門,有80%的問題要在這里解決。這些特性要求醫療設備的可靠性、準確度和耐用性要高,同時成本要低。
網絡化則是遠程醫療及監控的一條必由之路。中國新醫改方案提出了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建立醫院間的資源共享,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從而實現醫療服務資源最優的整合和最大的協同效應?傮w上來說,技術的發展一定要滿足醫療需求的變化。為此,企業應該更加關注我國醫療模式轉變、醫療體制改革、家庭醫療、社區醫療、基層醫療、康復以及保健市場,并關注由此帶來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