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洗牌傳統TV
在《史蒂夫·喬布斯傳》中,喬布斯表示,希望像對待電腦、音樂播放器和手機一樣,對電視做一些變革:讓它變得更簡單、更優雅。自此,iTV就成了全球彩電業的“狼來了”。
谷歌對彩電業的“入侵”早已開始。2010年,谷歌與索尼合作推出谷歌TV,經過修訂的新版谷歌TV也于2011年底面市。三星與Vizio則在2011年的CES上展出了谷歌電視樣機。今年,三星和索尼都將有谷歌電視產品投入市場。
惠普也宣布將在全球推出能收發短信、收發郵件、觀看視頻的彩電機頂盒產品。實際上,多年來國內外IT企業一直嘗試進入彩電業。像惠普、戴爾、優派、宏碁、冠捷、清華同方等IT公司,都推出過自有品牌的液晶電視,但迄今沒有一家進入中國彩電市場前十強。
“之前十年,主要是中日韓彩電企業主導整個行業;從去年開始,隨著谷歌、微軟等美國IT公司的加入,未來全球彩電市場的競爭格局又將發生改變。”家電產業觀察家梁振鵬對財新《新世紀[12.83 -1.16% 股吧 研報]》表示。
新七天電器CEO左英杰認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和智能手機觀看電視劇和電影,這讓內容提供上具有專業優勢的軟件企業有了挑戰并超越傳統彩電企業的可能。“這是IT企業變盤的機會,它們一旦掌握了核心內容,就可通過OEM的方式與別的企業聯合生產,新的品牌很容易誕生。這如同智能手機的誕生摧毀了諾基亞,崛起了HTC和三星。”左英杰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
“一旦蘋果、微軟、谷歌這些美國企業的操作系統、應用平臺、上游軟件內容等專利成了智能電視的核心技術,中國彩電企業很大一部分利潤都會用來交技術費、專利費、系統購買費等等。”梁振鵬說。
目前,中國彩電企業尚無一家能夠研發出有商業應用價值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海信集團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胡劍涌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采訪時表示,海信集團2011年5月發布了智能化戰略,在自主研發操作系統上投入不菲,但到現在,海信仍選擇“兩條腿走路”,既用自己的操作系統,也引入了安卓系統。
現在已推出的智能電視基本上都采用安卓手機操作系統。將手機操作系統移植到智能電視,從界面到操作都有很多不夠匹配和便利的問題,這也是此前谷歌電視未能得到消費者青睞的一大原因。梁振鵬認為,一旦谷歌和蘋果解決了這些問題,將對彩電行業造成巨大沖擊。
和傳統彩電制造企業相比,IT企業在操作系統開發、芯片研制、軟件應用等領域有著先天優勢。不過,在奧維咨詢(AVC)平板研究中心總經理彭健鋒看來,IT企業仍難克服營銷軟肋,“營銷比生產制造更關鍵。營銷包括品牌塑造、用戶需求、產品定義、營銷策略、分銷渠道、售后服務等等,整個鏈條環環相扣。”
彭健鋒表示,和IT產品不同,由于體積大、不易攜帶,電視機過去主要是線下銷售、上門服務。他認為,相比于谷歌和蘋果,在銷售渠道上有完整布局的聯想對中國彩電企業的沖擊會更大。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左英杰的認同。他認為,新進入者聯想,以及原本就有電視競爭力的三星、夏普等跨界企業,未來競爭力不容小覷,中國彩電業面臨行業洗牌,“現在最危險的是康佳,海信、創維和TCL還是不錯的,誰跑在最后誰就有可能出局。”
硬件領域的競爭也進入了新階段。三星和LG逐漸將其利潤越來越薄、技術漸趨落后的傳統液晶面板生產線移植海外,重心轉移至大力研發和生產新一代顯示技術OLED。OLED是業界公認的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在未來數年內很可能取代液晶電視。中國企業能否跟上,決定了其在未來競爭中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地位。而過去的十年,不論軟件還是硬件,中國彩電企業與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正不斷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