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電視市場的火爆,人們觀看電視的模式也在逐步發生改變,已經由傳統的看電視過渡到了玩電視,真正實現了人與電視之間的有效互動。而隨著智能電視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應用技術的不斷改變,未來智能電視取代傳統電視將會是必然趨勢。
在電視產品爭奇斗艷的背后,是不間斷的技術更迭與優化創新。今年,各廠商或發揮自身傳統優勢,在智能電視領域執著探索,一個又一個新技術的涌現讓電視市場倍顯生機。云電視、雙通道、手勢識別、語音控制、4K超清、體感互動的應用與發展,為人們呈現的不僅是豐富、艷麗的遼闊視界,更是一種對未來的堅定不移與對夢想的美好信念。
三網融合促進智能電視發展
推動智能電視發展有諸多因素,首先是“三網融合”的政策推動。“三網融合”打破了此前廣電在內容輸送、電信在寬帶運營領域各自的壟斷,有利于電視接入互聯網領域,從而實現終端的網絡化及平臺化,進而為智能電視相關產品及服務的實現提供了可能。2010 年1月,國務院明確了“三網融合”時間表,要求2010-2012 年政府主要在有條件的地區進行三網融合試點,2013-2015年將在總結前期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進三網融合發展。
其次,互聯網絡的盛行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擁有互聯網功能的電視機也曾風云一時,但互聯網電視只是普通電視機向智能電視機過渡的產物。未來,電視機將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開放的業務承載平臺,成為用戶家庭智能娛樂終端。此時,家電廠家正在從“硬件”盈利模式向“硬件+內容+服務”盈利模式轉變。
以往的電視業務和網絡是緊密結合的,一個網絡往往智能承載一種業務,而網絡之間相互隔絕電視智能化出于自身業務需要會打破傳統電視網絡的運營模式。從信息角度講,互聯網的范圍經濟和規模效應降低了信息傳播成本。電視是“四屏”中最后一個被智能化、網絡化的終端,將蘊含巨大的產業機會和投資潛力。
IT企業“跨界”加速電視智能化
再次,從全球范圍來看,傳統家電行業和IT行業巨頭都相應投入巨資開發智能電視機,智能電視機的發展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價格和內容資源的日漸成熟,智能電視將為廣大用戶打造一個可以加載無限內容、無限應用的開放系統平臺,還能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個性化安裝,是電視機永不落伍。
2011年中國市場智能電視銷售規模出現爆發式增長,根據賽迪顧問發布數據,2011年全國市場共銷售智能電視336.7萬臺,同比增長690.4%,銷售額269.6億元,同比增長644.8%。同時,智能電視銷售量及銷售額分別占平板電視市場的8.4%和13.6%。同時根據中國電子商會相關數據,預計2012年全年智能電視銷售量將超過800萬臺,占平板電視銷售量比例將接近20%。長遠來看,智能電視前景廣闊,無論是增量市場(一體機)還是存量市場(機頂盒),均有巨大增長空間。
就總體趨勢而言,PC、平板、手機對電視市場的蠶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對傳統電視廠商而言,既需要新興概念提振電視機銷量及利潤率,同時也希望通過智能電視內容及服務的提升,帶動電視市場份額的回調。因此,傳統電視品牌廠商無論在硬件層面還是軟件及平臺層面均傾注了較大精力。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電視機從平板時代向互聯網時代到現在的智能時代跨越,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加工環節。在智能手機的帶動下,應用平臺想要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就必須有所改變,找到一個新興的發展領域。如此,智能電視成為眾多廠商的突破口。
智能電視在摸索中前進
2012年,日資彩電在虧損泥潭中越陷越深,本土彩電企業則借智能電視先機,趁勢追擊繼續擴大銷售戰果。統計數據顯示,智能電視已占據平板電視近四成市場份額,成為市場主導力量,以長虹、康佳、海信、創維和TCL等為代表的家電企業開始在智能電視領域中探索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躍成為我國智能電視領域中的佼佼者。
自互聯網電視時代之后,不少廠家也直言在智能電視領域中“小心翼翼”的摸索前進。隨著電視與電腦的差別越來越小,它擁有著電腦的計算能力以及傳統電視無法比擬的功能,還具備專屬的APP應用,它已經成為家庭不可或缺的“娛樂中心。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智能電視的開放平臺、操作系統、通訊設備等諸多重要組成因素如果沒有統一的定義,自然會影響到智能電視的快速發展。而內容管理機制滯后和商業模式尚不成熟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智能電視普及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