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看電視、用電腦或擺弄手機時,可能很少會想到,我們習以為常的顯示屏,正迎來一場新的革命。 在顯示產業的上一場革命——從CRT(陰極射線管)到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的過渡中,韓國和我國的臺灣地區借技術升級的機會,逐漸趕超了日本。而在即將到來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時代,中國則擁有前所未有的好機會。
OLED分為PMOLED(無源式)和AMOLED(有源式),前者技術相對成熟,但在大尺寸化方面存在困難。因此,AMOLED是當前業界比拼的重點。目前只有三星實現了AMOLED 5.5代線的大規模量產,其他企業在產品壽命、良率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問題。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儲備OLED相關技術,其中的代表性企業維信諾已實現PMOLED的大規模量產,在昆山的AMOLED 5.5代線也已開始建設。國內的京東方、華星光電和天馬等也都已進入AMOLED產業。
這意味著,未來幾年是中國向更大尺寸OLED屏幕邁進的關鍵時期,這一步走好了,中國顯示產業有望進入國際第一梯隊。
新的契機
雖然在此前的CRT時代和TFT-LCD時代,中國始終處于跟隨者的地位,但這一局面正在發生改變。
中國近年來大力發展TFT-LCD,在人才的引進、顯示產業鏈建設、新一代顯示技術大規模量產線管理和客戶開拓等方面積累了經驗,同時,在OLED方面也已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標準等強大基礎,因此中國在向AMOLED過渡時,發展環境較以往更好。
而從介入時間上看,中國也較以往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據記者了解,目前AMOLED在技術和產業化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例如,在高分辨率、大尺寸技術方面需要進一步發展。產業化方面也處于起步階段,目前三星雖實現了AMOLED的量產,但仍局限于中小尺寸。在今年初美國CES展上,雖然三星、LG均展出了55英寸的AMOLED電視,但至今未實現量產。
此外,日本的Japan Display、我國臺灣的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在發展AMOLED方面也均面臨著良品率不高等制約大規模AMOLED產業化的問題。
這些傳統的TFT-LCD“大佬”向AMOLED過渡的緩慢,正給了中國以機會。同時,中國OLED的自主創新能力,也較TFT-LCD時代更強。
比如脫胎于清華大學的維信諾,在2010年時依靠自主技術創新,建立了中國大陸第一條AMOLED中試生產線,并實現了LTPS TFT背板與AMOLED技術的集成,研發成功了3.5英寸手機用AMOLED顯示屏、7.6英寸平板電腦用AMOLED顯示屏和12英寸OLED電視用AMOLED顯示屏,具備了在中國率先實現AMOLED產業化的基礎。
此外,據維信諾集團副總裁吳延德介紹,目前維信諾主導制定的一項OLED國際標準已于2009年獲頒通過,還主導了兩項OLED國家標準和一項OLED軍用標準的制定。近期在日本召開的國際IEC TC110年度大會上,維信諾提案的針對柔性顯示器的《環境試驗方法》正式立項。
對于已開始建設的AMOLED 5.5代線,吳延德也頗為樂觀。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AMOLED產業發展的關鍵是OLED。維信諾公司和清華大學經過10余年的自主創新,掌握了OLED核心關鍵技術,在AMOLED背板技術和工藝技術方面,維信諾已通過中試打通了AMOLED制造工藝技術,量產4年的PMOLED生產線用了8個月時間就實現了90%的良率,目前良率已經超過95%。AMOLED 5.5代線投產后,預計用10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將良品率提高到85%。“考慮到AMOLED毛利率比較高,八成以上的良品率就能實現盈利。”
孰輕孰重
雖然與世界顯示產業拉近距離的機遇近在眼前,但目前TFT-LCD在中國顯示產業中仍占據重要的地位。那么,在未來發展中,如何平衡發展AMOLED和TFT-LCD?
維信諾的做法是專注于OLED產業,加快大規模AMOLED產業化的腳步,儲備柔性顯示、透明顯示、3D顯示和OLED照明技術。吳延德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目前全世界只有三星一家有5.5代線在量產。如果國內的AMOLED 5.5代線能及時投產,發揮技術、市場和產業雄厚的基礎條件,堅持持續創新就一定能做到世界領先。
京東方則強調AMOLED是TFT-LCD的延伸和發展。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近日撰文指出,我國顯示產業的發展不能因為AMOLED技術開始產業化,就忽視被市場廣泛接受且仍聚焦大市場前景的TFT-LCD產業。
對于雙方的不同看法,王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維信諾和京東方各有優勢。維信諾在OLED方面已有所建樹,雖然主要是小尺寸的PMOLED屏幕,但為進一步發展AMOLED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京東方則在TFT-LCD方面有較多積累。
業內人士表示,主要看國家的著眼點在哪里。“支持TFT-LCD,對提升我國顯示屏的規模方面可能見效比較快,支持AMOLED,則是著眼于未來。”
原液晶協會秘書長萬博泉曾經為我國的液晶產業奉獻多年,也曾在維信諾為我國的OLED產業作出很大貢獻。萬博泉認為,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在TFT-LCD方面已有一定規模,發展TFT-LCD產業更多要依靠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來調節。而OLED產業,尤其是AMOLED產業,正處在產業化初期,處于高風險、高投入的階段,需要國家的引導與重點支持。
統籌產業鏈
除了對生產線的支持,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還表示,應對產業鏈進行統籌布局。
王勇表示,政府應重點打造上游產業的創新和研發環境。“到底OLED涉及到哪些技術,應該由誰來做,成果如何檢驗,需要哪些原材料,這些應該進行重點攻關。”王勇說。
劉闖也表示,政府所做的工作應該圍繞如何解決整體產業鏈的問題,而不是產業鏈某一環節的問題。
在這方面,昆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據了解,昆山光電顯示產業園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的雛形。包括做TFT-LCD的龍騰光電,做OLED的維信諾,上游生產玻璃基板的旭硝子,做裝備的東京電子、旭東機械,做高精密掩膜板的允升吉電子,下游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代工廠商緯創、仁寶,下游電視廠商康佳和驅動IC廠商彩優電子等等。
吳延德則表示,目前,除了導電玻璃和少數幾個關鍵化學原料還須進口,維信諾PMOLED原材料的國產化率已到85%。“維信諾在推動中國OLED產業鏈發展方面的經驗,證明了核心顯示面板廠商在其中的關鍵作用,所以就整個光電顯示行業全產業鏈建設方面,我們最希望國家能通過扶持核心面板企業,來拉動中國裝備產業等上下游產業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