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一直是市場和輿論的寵兒,而分析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最近公布的數據更奠定其消費電子王者的稱謂:全球幾近七分之一的人在使用智能手機,互聯網移動化趨勢日益增強。雖不似智能手機如此光芒萬丈,PAD等其它手持智能終端卻也以潛龍之姿發展著。
隨著這些智能終端的興起,我們的生活幾乎被手機屏、PAD屏、電腦屏、電視屏甚至投影屏等各種各樣的屏幕包圍。每個屏有自己的應用場景、交互特性,每個屏都無可取代。移動多屏趨勢帶來了新的顛覆現有媒體格局的機會:如何在新形勢下實現內容在多屏之間自主、“平滑”地顯示、互動。
各屏幕終端的不同媒體魅力
研究顯示,移動設備上交易類廣告的點擊購買率不到10%,這類屏幕更適合傳遞信息或者增強品牌更有效。因為不同的屏幕有自己的媒體屬性:智能手機終端移動性最強,滿足用戶基礎需求的處理,但其更大程度上還是為了滿足“溝通”的需求,因此,其社交媒體屬性更強:國內手機用戶最先安裝的應用前三就是微博、微信和QQ;而平板電腦更適合文字和圖片閱讀,滿足一定程度的展示性;電腦適合更深層次、更復雜的游戲、工作需求,操作交互功能更強大;電視屏幕更多的是追求高質感的畫面視覺效果,展示屬性雖單一卻也很精準。
相比較其他終端設備,智能手機無疑是移動性最強和功能最為強大的產品,但其屏幕尺寸和操作方式的限制是“硬傷”。在多屏趨勢下,媒體信息如何才能利用智能手機的移動性和功能性,整合其它終端屏幕的優勢,實現內容在多屏幕之間“平滑”地展示和互動,形成無縫完整的用戶操作體驗?
多屏互動產品讓媒體內容更多元
現今市面上已有一些工具可實現多屏之間的互聯互通,如蘋果 “Apple TV”:它可實現數字內容在自家產品線,如手機、電視等終端之間的傳輸展示。而國內同類產品中較出彩的是快播科技推出的”快播大屏幕“產品:定位于智能手機配件,可實現智能手機等手持終端內容到電視、電腦等大屏幕的展示和互動,更重要的是,它兼容了蘋果”AirPlay“、微軟”DLNA“等其它多屏互動協議,相比較蘋果產品,其適用性更廣泛。
智能手機、PAD、電腦等屏幕終端都是很有價值的信息載體,它們能產生一定的效應且有很強的生命力,具有很高的媒體價值。“快播大屏幕”等多屏互動的產品,可實現這些屏幕間的互聯互通甚至互動,媒體可利用各屏幕特性,實現內容的在屏幕間的多元化展現。
“碎片化時間”延伸至“黃金時間”
雖然智能手機很好聚合用戶的“碎片化時間”,但對媒體來講,在這些零散的時間里,用戶大多傾向于在網絡閑逛,用戶粘性非常低。而作為這些屏幕中的重要一環,智能手機又是用戶開啟在線活動最常用的入口,因此智能手機的媒體價值顯得越發重要。而“快播大屏幕”等多屏互動產品出現后,也將為智能手機帶來更多的媒體機會:各屏幕互聯互通,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可從手機端延伸擴展到其他屏幕終端的時間上,比如一直占據家庭主導地位的電視的黃金時間,不同于碎片化時間,它們是用戶粘性更高的的整塊的連續性的時間,這些時間里,用戶可進行點擊、觀看甚至于互動等更復雜的操作,除了更高的信息曝光率,還有望實現廣告效果的高轉化率,因此,從碎片化時間到黃金時間,媒體內容占據的時間和空間外延更寬廣;而智能手機的強社交性,也為媒體信息的自主二次傳播帶來很大機會。
移動多屏的趨勢,完整了用戶在各屏幕的無縫操作體驗,滿足其隨時隨地獲取、表達甚至互動信息需求,用戶目的與選擇的主動性更強。而對媒體來講,這是挑戰更是機會:利用各屏幕優勢,增加信息曝光概率,實現信息的自主傳播,引導用戶在適合的終端進行深入操作互動,最終實現不同的傳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