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系統兼容性有待糅合
Android4.0的誕生使智能電視行業走向成熟,成為智能電視新一代操作系統的標準,并為電視、平板電腦、手機“三屏融合”提供新的發展契機,從而實現更好的多屏互動。但是,即便是升級后的Android系統,由于其最初是為智能手機定制開發,將它直接嫁接到電視上,在兼容方面可能不如手機那么“合身”,其主要表現在硬件匹配、軟件開發以及用戶體驗等方面。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將安卓系統移植入電視機,還不能完全解決在軟件應用開發和用戶交互體驗方面的智能化問題。只有真正適用于電視機的系統,才能更好的表現出彩電的“智慧”,那么,這就要求各廠商們在推出新產品的同時,也要注重對智能系統的研發。
面對Android4.0版正在智能時代迅速普及,傳統彩電廠商在選擇這一“大眾系統”作為升級標桿的同時,也在思考在屏體“差異化”發展空間日益縮小的情況下,如何在內部系統上做出“個性”。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2012年智能家電產品市場需求調研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智能家電認知度愈六成,而人機交互、操作便捷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由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定制系統”不失為一條較好的出路。走“定制路線”不僅能夠解決普通Android系統直接移植電視上帶來的“水土不服”,同時,可以極大地發揮自身產品的優勢,尋求差異化與便捷化的服務。
所謂定制,并非棄用Android,而是“揚棄”的過程。如長虹的IOS系統、海信的海安系統等,為后面的彩電廠商做出了榜樣。系統的研發是為了體現更多內容、更多應用、更好交互、安全可靠、從個性化到人性化的開發指導思想,也是為了在眾多智能電視產品中脫穎而出,區別于其它,也是傳統彩電廠商向外界表現其綜合能力的一種方式。
當然,由于定制系統大都是在谷歌的安卓系統上“量體裁衣”,故未來的智能系統革新,除了要在各品牌間尋求差異化,同時也應排除被谷歌制定的標準所鉗制的隱患。未來誰將主導智能電視系統,現在尚無定論。但智能電視企業在打造深度專屬定制系統的同時,彼此結盟或許能夠更好發展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