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很慎重很認真地宣布,聯想國際化已經成功”,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底氣十足表示,聯想并購IBM PC業務是成功的。兩年前,巨額虧損,市場占有率下滑讓聯想集團站在懸崖邊上,功成身退多年的商業“教父”柳傳志被迫重出江湖。當時失望的投資者和公眾紛紛質疑,聯想該不該買IBM,聯想的國際化路線走對了嗎?
兩年后,聯想重回PC前三寶座,在柳傳志的展望里,聯想與全球PC金牌也只有一步之遙。聯想用業績交出了答卷,在幾天前發布的2011年一季度財報中,聯想個人電腦銷量同比去年上升23.1%,全球平均增幅僅為2.7%,“高出市場平均增長率8倍,聯想已連續七個季度成為全球主要個人電腦廠商中增長最快的公司,并連續九個季度超越市場平均增幅。”
坐三望一 年底超戴爾
從6年前聯想蛇吞象,買下IBM,就不斷有媒體問柳傳志,花那么多錢,聯想買到了什么,買得值還是不值?
“在并購的時候,聯想整個的營業額是30億美元,現在是216億美元,進入前三名,到今年年底肯定能進入第二名,第二名戴爾跟我們只差零點幾個百分點,而我們還沒有把NEC的業績算上去”。柳傳志預計,如果沒有新生力量出現,聯想會在兩年內坐上全球PC冠軍的寶座。
“聯想并購前特別想買三樣東西,我認為全買到手了。”柳傳志解釋,一最想買的是T hinkPad這個牌子,“中國人買了國外的企業,是不是等于買了這個牌子?那不一定。聯想把這個品牌買到的標志是:世界500強公司原來是用別的品牌的產品,現在全都用T hinkPad”。第二是聯想希望買技術,北美羅利和大和實驗室與北京原有的研發底子整合起來,“這件事情還是在進行之中,不能說做得很完善,但是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是國際化的資源是聯想想購買的。“如果聯想靠內生性增長,建立國際化的隊伍和銷售渠道決不可能用6年的時間把30億美元的營業額做到260億。”
據柳傳志介紹,在并購的過程中,聯想主要克服了三個風險,第一是市場風險。買了Think以后,人家認不認你?第二是人,買了這個公司以后員工會不會流失?第三個風險是文化磨合。中國企業出手海外并購都會遇到的這三大典型性風險,聯想已經過關。“通過這次并購以后,跟著我們又并購了NECPC部分和一家德國的公司Medion,現在來說可以說是一帆風順,而且聯想正在把PC業務的經驗復制到聯想控股旗下的公司”。
IPAD沖擊雖大 柳仍看好PC業
IPAD出現后,PC業站在了十字路口,惠普在十多天前宣布將分拆或出售PC業務部門;宏碁今年第二季度虧損達到2 .34億美元;戴爾加速向IT服務領域轉型。對于有望坐到全球PC王者位置的聯想來說,如何看待并應對這場變革呢?
柳傳志對PC業前途并不悲觀,“PC是生活必需品,即使產品會有各種各樣變形,但需要空間永遠存在。在競爭中,有的公司毛利率越來越低,成本越來越高,聯想總的來說呈毛利率上升,成本下降的趨勢”。
面對這樣的變革,柳傳志透露,聯想的戰略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保持現在業務的增量趨勢,比如臺式機、筆記本,“把碗里的吃到,成熟市場轉守為攻,新興市場攻城拔寨”。二是移動互聯網出現后,云計算、平板電腦、數字家庭、智能手機市場走垂直整合的路線,包括軟件硬件和服務,“我們專門成立一MIDH部門,由劉軍操盤,我認為人選得非常合適”。
柳傳志認為,規模化低成本運作依然是傳統PC業務的本質,移動互聯網會帶來新的模式。這是兩種不同的產品路線。“過去WENTEL一枝獨秀,現在上游百花齊放,這個變革期,有人是跑沖刺,有人是長跑馬拉松,聯想會一步步走扎實。”
“惠普若賣10億美元,我會考慮”
對于惠普出售或者分拆PC,柳傳志直呼不理解,“下家還沒著落,就宣布放棄PC,這是比較超出商業常規的做法”,對于要不要接盤惠普,柳傳志直言,“10億美元我會考慮買”。對于傳言稱惠普公開表示不適合把PC業務出售給聯想,柳傳志幽默地回答,就像一對男女,小伙兒還沒表達要娶姑娘的意思,姑娘自己卻向外宣布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