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集邦科技旗下研究部門WitsView針對臺灣液晶電視代工廠出貨調(diào)查顯示,2011年第二季臺灣主要液晶電視代工廠出貨相較于第一季度成長7.3%。2011年全球整體液晶電視需求下修至2.01億臺-2.03億臺,品牌出貨第二季相較于第一季則衰退約2%,雖影響臺灣液晶電視代工整體出貨,但臺灣液晶電視代工第二季整體出貨成長7.3%,表現(xiàn)仍然可圈可點。
1.臺灣液晶電視逐年攀升,預計2011年將占全球出貨的23-25%
WitsView研究協(xié)理劉陳宏表示,從2008年到2011年整體LCD TV臺灣代工比例從15.7%逐年上升,估計至2011年來到23-25%(數(shù)量約4700萬臺~4900萬臺),數(shù)據(jù)顯示平均每四臺液晶電視就有一臺是臺灣代工廠生產(chǎn)。而臺灣代工廠代工LCD TV占整體LCD TV需求比例逐年上升,顯示液晶電視品牌委外代工將為未來趨勢,另外則是臺灣代工品質(zhì)、服務、競爭和成本優(yōu)勢,在全球經(jīng)濟不景氣來臨,依舊為國際品牌重要選擇。
2008-2011年臺灣液晶面板組裝量占全球比例
WitsView指出,鴻海集團于去年購買SONY墨西哥和斯洛伐克電視組裝廠(產(chǎn)能約1500萬臺-2000萬臺),仁寶也于今年中買下TOSHIBA墨西哥廠(產(chǎn)能約300萬臺-500萬臺),再加上Hitachi等品牌也有意釋單臺灣代工,顯示臺灣代工優(yōu)勢及未來成長動能依舊存在。
2.臺灣液晶電視代工廠上半年度及Q2出貨狀況
奇美電視代工單位(原群創(chuàng))于七月正式并入鴻海集團,所以整體占有率大大提升。劉陳宏表示,以上半年度臺灣整體電視代工出貨量來看,TPV(冠捷)以31%之市占率,坐穩(wěn)第一名,再加上八月與PHILIPS TV BRAND合約細節(jié)敲定,2011年電視代工第一之地位依舊非冠捷莫屬。
而奇美和鴻海電視代工合并后,一舉躍上全球第二名代工量(也是臺灣第二),今年雖索尼訂單疲弱影響不小,但合并后之動能和垂直整合綜效以及品牌策略緊密合作關系(SONY/SHARP/VIZIO),實不可小覷,為所有代工廠可敬又可畏之對手。
緯創(chuàng)亦受到索尼需求疲弱影響,但其臺灣市占率17%,排名第三,表現(xiàn)亦可圈可點。仁寶雖僅排名第四,但與東芝合作細節(jié)談定后,后續(xù)爆發(fā)力也將十足。瑞軒則受到Vizio北美市占率下滑之影響,整體代工量僅占臺灣代工比例9%,Vizio訂單高點于Q4是否再現(xiàn),須注意觀察。永碩雖僅占6%之比例,但其100% ODM代工設計實力以及歐洲品牌通路渠道已打通,后續(xù)爆發(fā)力亦不可忽略。
2011上半年度臺灣液晶電視組裝廠出貨比列
2011全年臺灣液晶電視組裝廠出貨比列預期
以整體看來,第二季成長最多為永碩,成長約36%,其次是鴻海集團,成長約18%,而緯創(chuàng)則成長17%。2011臺灣電視代工廠總量約為4700-4900萬臺。
盡管液晶電視品牌一再下修其年度計劃,單季與單季出貨亦呈現(xiàn)2%負成長,但臺灣電視代工出貨依舊有7.3%成長。根據(jù)WistView研究資料顯示,第三季液晶電視品牌預計將有12~15%成長,而由于Lead time和庫存去化等因素,臺灣電視代工出貨預估第三季也將有6~9%成長動能,現(xiàn)階段面板產(chǎn)能供多于求之狀況下,品牌和代工出貨成長暫時對面板價格上漲助益不大,但對于供需不平衡之現(xiàn)狀,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消息。
CRT電視在臺灣經(jīng)歷半世紀以上的歷史,緊接伴隨網(wǎng)路迅速開發(fā),訊息互通有無的微利時代來臨,液晶電視卻短短十年就走入產(chǎn)品成熟期。所以臺灣廠商要面臨的問題,除盈虧外,ODM的自有設計研發(fā)能力、品牌策略合作,以及供應鏈的垂直整合都將是影響下一世代TV組裝擴大的重要動能。目前3D電視、智能電視等需求慢慢增溫,臺灣電視組裝廠更應領先一步自主研發(fā)和涉略未來之領域,方能繼續(xù)在代工領域居于領先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