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書產業的高速擴張,至2010年我國電子書產業市場一方面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另一方面也隱現出市場競爭加劇、產業鏈關系不清晰、內容資源不足和版權保護缺失等狀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信部和新聞出版署協同針對電子書產業制定包括技術標準、內容標準、格式標準等方面在內的行業標準,規范電子書產業市場的未來發展。
2010年10月,新聞出版總署下發了《新聞出版總署關于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就發展電子書產業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新的目標。該《意見》對電子書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進行了詳細闡述,主要包括:豐富電子書內容資源,優化傳統出版資源數字化轉換質量,搭建電子書內容資源投送平臺,提高電子書生產技術水平,實施電子書產業重大項目,落實電子書品牌戰略,培育電子書消費市場,加快電子書標準制訂,依法依規建立電子書行業準入制度等方面。此外,還明確提出電子書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制訂電子書產業發展規劃,將電子書產業納入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總體規劃之中,分階段、有步驟地組織實施;加快電子書行業法規體系建設,為電子書產業發展提供法制保障;優化電子書產業發展環境,加大版權保護力度,加強出版物市場監管,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加強電子書行業自律,引導電子書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深入開展電子書相關理論研究,為電子書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強電子書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造就一批電子書產業領域的經營專家、技術專家和企業家。
緊接著,2010年11月4日,新聞出版署公布了首批電子書牌照,共30家企業獲得了電子書產業四大領域的從業資質,包括:電子書出版資質、電子書復制資質、電子書總發行資質、電子書進口資質。其中獲得電子書出版資質的仍為中國出版集團等4家傳統出版社;而獲得電子書復制資質的為漢王科技、盛大文學等13家在電子書領域打拼多年的新興企業;另有8家企業獲得電子書發行資質;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等5家企業獲得電子書進出口資質。


行業新政策的推行提高了電子書行業的準入門檻,對從事電子書內容原創、編輯出版、內容資源投送平臺運營、內容數字轉換、編輯加工、芯片植入和發行、批發、零售、進口經營等各個環節相關業務的企業實施分類審批和管理。根據相關規定,獲得電子書從業資質的單位必須確保所有的出版和傳播行為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出版單位對涉及重大題材的原創作品,必須履行重大選題備案手續;從事電子書出版活動的單位,應根據《電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規定》,逐步實行編輯責任制度,重要崗位的業務管理人員應參加新聞出版行政部門組織的崗位培訓,開展員工政策法規教育,建立健全出版傳播質量保障體制機制;電子書須經依法設立的電子出版單位出版,并使用電子出版物專用中國標準書號,單獨發行不同內容的電子書存儲卡,需按新的電子出版物專用書號申報。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孫壽山還表示:“自2011年起,總署將逐步開展電子出版物書號網絡實名申領工作。”
新的牌照許可政策將改變過去電子閱讀器生廠商主導終端市場、網絡文學資源引領內容市場的格局,電子內容的版權將受到重視和保護,付費閱讀市場將有大發展。此外,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也為電子書產業鏈上的內容、渠道合作關系奠定了更為有利的基礎。可以預見,我國未來電子書產業的發展,將朝向更為規范的產業化、規;陀行蚧姆较虬l展,同時,國產電子書品牌的市場競爭力也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