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漢王,后有盛大、紐曼,電子閱讀器企業近日接連宣布降價,讓電子閱讀器的價格跑步跌入500元時代。這一舉措和2010年電子閱讀器的高調與意氣風發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人不禁擔憂電子閱讀器是否已近遲暮之年。
現狀:降價的蝴蝶效應
“2010年全球電子閱讀器銷量會再翻一倍有余,達到930萬臺,2011年達到1621萬臺,2012年這個數字將升至2278萬,中國也將在2010年占到全球電子閱讀器市場份額的30%。”這是2010年漢王對整個電子閱讀器行業的預測,這些數字讓電子閱讀器這個行業看起來很美。一年后的今天,當年的預言猶在耳旁,但市場的實際狀況卻讓當初美好的夢想幻滅統計顯示,2010年全球電子閱讀器銷量為660萬臺,僅達到漢王預期的2/3,而中國銷量為103萬臺,只是預期的1/3。
降價在所難免。今年5月,漢王科技將旗下產品的價格全線下調15%至40%,最便宜的一款產品N510僅售599元。6月28日,盛大宣布其電子閱讀器Bambook從999元直接降到499元,并表示,盛大將6英寸電子墨水屏帶有Wi-Fi功能的電子閱讀器Bambook帶入499元時代,今后還會在這個價位持續推出新品。沒過幾天,紐曼又宣布把電子閱讀器的價格降到488元。
是市場競爭使然也好,是清理庫存為推新品的策略也罷,電子閱讀器降價只是個序曲,其后將會對整個產業帶來怎樣的蝴蝶效應還不得而知,但電子閱讀器的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易觀國際分析指出,2010年電子閱讀器銷量低于預期,2011年電子閱讀器增速將放緩。
問題:產業鏈的本末倒置
是什么原因讓電子閱讀器在2010年給了市場驚鴻一瞥后,又在今年迅速走向遲暮之年?
產業鏈的本末倒置是造成電子閱讀器黯然失色的根本原因。提到成熟的產業鏈和商務模式,就不得不提到亞馬遜的kindle。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亞馬遜是一個服務提供商,它的電子閱讀器kindle是實現其服務的載體,并且在國外市場上,kindle的價格一直在降,今年圣誕節前甚至將低于100美元,而盈利主要依靠的是網上商城的書籍內容銷售。這種服務驅動市場被證明是一個可行的路數,從今年4月開始,亞馬遜售出的電子閱讀器數量已經超過了紙質書籍,花旗集團預計,今年亞馬遜電子閱讀器的銷量將達到3.1億臺。如果按照平均每臺9.99美元的價格來計算的話,內容的出售將為亞馬遜帶來30億美元的收入。
但是,國內電子閱讀器行業走的卻是和亞馬遜完全相反的道路。國內企業主要把硬件作為市場驅動力,內容只是硬件的附加服務。術業有專攻,漢王、紐曼都是依靠數碼硬件起家的,即使在推出電子閱讀器的同時,加快對文學網站的收購步伐,也彌補不了其在內容經營上的“不專業”。盛大雖然將專業內容平臺盛大文學作為內容補給的優勢,但是定位于年輕、低端市場的網絡文學,并不能夠說服用戶心甘情愿地買單,并且,過多地依靠網絡文學資源,也不足以有力推動終端的銷售。這些因素都讓其在推動終端銷售上顯得非常乏力。此外,在市場推廣策略上,用戶看到的更多的是針對終端的廣告,而鮮有獨家、優質的內容宣傳。
電子閱讀終端的多樣性又給電子閱讀器當頭一棒。以iPad為代表的平板電腦上閱讀工具和資源的不斷豐富,不僅具有電子閱讀器的大多數功能,其彩色顯示屏幕也能讓閱讀形式不止于文字,還包括雜志、動態圖片等,讓閱讀更加多樣化。而高分辨率、大屏幕的智能手機的普及,又為電子閱讀器分流了一部分淺度閱讀的用戶。
啟示:市場的精細分工
“美人”遲暮,令人唏噓。一年之間,電子閱讀器市場的起伏變化,也讓我們反思電子閱讀行業該何去何從?找準市場定位是第一步。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為電子閱讀器制定一個合理的價格,這和“攀比”性質的惡性競爭降價有本質的區別,把電子閱讀器定位于一個專業的工具,終端價格再“可愛”一些,讓消費者有能力同時購買電子書和平板電腦。另一方面,產業鏈上的企業也該看準自己在整個行業的位置,比如亞馬遜、盛大、當當這樣的擁有內容資源的企業,可以致力于內容的打造,而漢王等技術型的企業應該發揮自己的特長,把閱讀終端做精細,畢竟電子閱讀器在技術上還有很多硬傷,它們的專注能帶動更上游的企業共同克服閱讀終端的“疑難雜癥”,這種更精細的分工,有助于產業鏈的和諧發展。
內容是核心競爭力,這是一句老掉牙的話,但卻是亙古不變的真理。針對終端的多樣化,內容成為用戶選擇的關鍵。在內容的打造上,可以根據高低端用戶的不同接受程度去推出不同層次的付費內容,比如針對青春文學、職場文學、經典著作都要推出不同的定價。同時,要改變以往電子閱讀推廣中重點放在閱讀終端而忽視內容宣傳這種“重硬輕軟”的模式,精細打磨內容,試想,一個平臺如果總是不斷地有獨家的、精品的內容推出,還怕爭取不到用戶的青睞嗎?此外,電子閱讀終端的多樣化讓電子閱讀器不再是唯一選擇,因此打造跨平臺的內容更具戰略意義。
現在,電信運營商也都在精心打造電子閱讀業務,電子閱讀器的遲暮能為電信運營商帶來值得參考的經驗,對于電子閱讀而言,除非有蘋果那樣重量級別的選手,否則終端的選擇已不是重點,內容的打造、價格體系的設計、產業鏈的分工合作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