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這個網絡信息大爆炸時代,你知道“淘課族”嗎?如果say no,就真的out了。所謂“淘課族”就是繼“月光族”、“拼拼族”、“閃婚族”等眾多網絡族群之后新近流行開來的網絡新寵,是對熱衷于國外名校開放課程網友們的昵稱,也被成為“學術粉”。“足不出戶讀名校”成為眾多“學術粉”的信條。
西風東進,“淘課族”緣起西方名校公開課
早在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率先拉開了網絡公開課程的序幕,并計劃在10年內將該學院的全部課程資料都在網上公布,讓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里的任一網絡使用者都可以免費取用。隨后,耶魯、哈佛等世界名校紛紛加入,免費網絡公開課的影響范圍不斷拓寬,中國的熱情也被點燃。
其實,在發展之初,由于語言障礙,美國名校的公開課在中國并沒有大范圍流行,僅僅止步于各大高校,而這一局限性則隨著網上翻譯組織的網絡字幕的推出發生了改變。據相關調查顯示,美國名校公開課在新浪開通的微博,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粉絲數就激增至2萬,“淘課熱”迅速升溫,如哈佛大學關于“公平”公開課,點擊量超6萬。
對于基于知識儲備的在校大學生、在職白領而言,這種無學費、無考試、無學分的“三無”課程必然是吸引力十足,況且還是國外知名教授授課,魅力自然不可擋。國外教育所具有的自由輕松的課堂風氣與國內課堂的嚴肅緊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正是“學術粉”樂此不疲的根本原因。
雖然沒有國外網絡公開課程的火熱,但是國內在這個領域也并非空白。目前,復旦、中南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都推出了自己的精品課程,但是卻沒有引起“淘課族”的足夠興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內的精品課程多采用單純的PPT課件形式,與真實的課堂感受相距甚遠。“淘課族”之所以鐘情“淘課”,就是為了足不出戶接受真實的課堂教育,而國內的講座式精品課程顯然不能滿足這種訴求。國內院校要想融入真正的網絡公開課程教育,課件的真實課堂化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