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歷來是未來一年消費電子產品發展的風向標,在2011年CES期間,中外彩電巨頭力推智能電視,據市場調研機構DisplaySearch預測,未來兩年全球智能電視銷量有望達到1.2億臺,到2014年,北美市場互聯網智能電視滲透率將達69%,西歐市場達85%,日本則將達到100%,智能電視已成為彩電業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電視的發展軌跡與手機類似,從模擬到數字、從數字到智能。但電視與手機又有不同之處,一方面手機是小屏,電視是大屏,屏的價值在兩者中比重相差很大,而且屏的變化和更新換代速度又遠落后于軟硬件數字技術的發展速度。
另一方面,就是消費群體的不同,最新手機往往代表的是年輕人的時尚和高消費群體,而電視作為家庭用品,以家庭中的“弱勢群體”為主要消費對象,人們更加關注其經濟性和置換成本。因此手機換代了就可以換一個,而電視都已經發展好幾代了,不少家庭卻通過外加一個數字機頂盒,用的可能還是模擬電視機。
再加上今后電視屏的尺寸越來越大,相對價值越來越高,與其把整個屏一起換掉,不如只換其中的機頂盒更劃算。所以在智能電視發展的初級階段,各種技術和應用尚未成熟的情況下,“智能機頂盒+顯示器”的方式是一種更經濟的選擇。即使是在智能電視一體機發展成熟的情況下,如果有更新的技術出現,外加智能機頂盒依然可以為用戶提供一種更為靈活和經濟的選擇。
然而目前在數字電視行業里,機頂盒的狀況十分令人擔憂。已經充斥千家萬戶的超過八千萬戶的機頂盒基本全是集成式機頂盒,這種機頂盒在業務擴展方面先天就是殘疾,毫不客氣的說,這些機頂盒的全部作用就是僅能實現電視節目的觀看。想要變成幫助家庭實現的多媒體終端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機頂盒的發展需要什么?需要操作平臺,遠至電腦,近至智能手機,都已經認同了一個道理:軟件決定硬件。喬布斯說:“iPhone可以運行MacOSX(就是后來的iOS系統)來管理文件、運行應用程序和網絡”,因為“軟件造就硬件。”機頂盒最大的作用是承載起家庭多媒體終端的重任,使用戶真正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滿足。
能承載起家庭多媒體終端的,是一個智能機頂盒,這個機頂盒需要有一個高性能的硬件,有高性能的操作系統,并且是開源的,在應用程序引領未來的時代,一個開源的系統可以吸引繁衍一個繁榮的應用程序王國,最終能夠像PC機、智能手機可以有幾十萬種應用程序的智能終端。
有利因素是,在我國政府的主導下,三網融合進程正在不斷推進。在這一過程中,相比于智能電視一體機,智能機頂盒將面臨更好的發展機遇。
在政府出臺三網融合政策之前,機頂盒市場以廣電的有線機頂盒為主,而電信的IPTV機頂盒發展緩慢。有線機頂盒通過CA實現收費,從之前的一個家庭交費而且收費困難,變成每臺機頂盒交費而且是先繳費才能收看。
三網融合政策出臺之后,電信和廣電為了搶占市場,都紛紛推出免費機頂盒。這樣一來,無論是電信IPTV運營商、廣電有線運營商和機頂盒供應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而電視機廠商設想通過發展網絡電視一體機進行突破,又由于無法獲得內容牌照而難以為繼。
以目前的廣電有線機頂盒為例,通過CA方式實現收費的同時,也成為實現開放軟件平臺的最大障礙之一。由于采用封閉的CA和中間件,機頂盒軟件的開發只能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進行,導致機頂盒之間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各地數字平移只能依靠定制機頂盒來進行。未來智能電視的發展,必須要突破現行的CA智能卡方式,代之以更為嚴格的用戶認證及安全保障功能的支持。
我們不能將目前智能電視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制約因素簡單地歸咎于利益博弈,因為任何一種存在都有其歷史延革和客觀合理性,但相信通過各方的積極努力,智能電視會以各種創新形式發展起來。
目前已有整機廠商與擁有內容牌照的運營商共建服務平臺,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嘗試努力。智能電視的發展,必須通過芯片開發商、第三方應用軟件、整機廠商、運營商之間的通力合作,才能實現產業共贏。而正是這樣的生態環境,可能會造就智能機頂盒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智能機頂盒將成為電視、網絡和各類應用之間的智能設備,為家庭提供通信、娛樂、家電控制、安防等豐富多彩的綜合信息服務。
簡而言之,智能機頂盒在智能電視發展過程中將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必將承載支撐軟硬件技術創新、產業鏈合作商業模式創新的重任,是智能電視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和模式創新的推動者。
一直以來,中國彩電產業都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而處于產業鏈中高端的彩電核心部件芯片和顯示屏被國外廠商掌控,導致中國彩電行業一直陷于被動局面。不僅缺乏產品定價權,而且經常缺芯少屏,被外資牽著鼻子走,讓中國彩電企業吃足了苦頭。盡管中國彩電2011年年產量突破1億臺,全球占比已突破50%,但企業所得利潤卻非常微薄。
與彩色電視替代黑白電視、平板電視替代顯像管電視硬件上的更新換代不同,智能電視則主要來自于軟件和應用服務的創新。"在智能電視的市場爭奪中,中國彩電企業有可能通過應用內容創新趕超外資品牌。"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為民表示,中國彩電企業更了解中國消費者,其開發出的智能電視應用程序會更為中國百姓接受。
奧維咨詢(AVC)常務副總經理金曉峰也指出,智能電視是幫助中國彩電產業向產業鏈中高端升級的一次良機。與彩色電視機替代黑白電視機、平板電視替代顯像管電視不同,前兩輪更多的是在硬件上的更新換代,而智能電視則主要來自于軟件和應用服務的創新。目前國內彩電企業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發揮更了解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優勢。
在智能電視時代,彩電企業的核心是圍繞消費者的體驗需求,在應用性技術上進行創新,將多種應用程序、游戲娛樂、生活休閑等工具集成到電視機上。在擁有了強大整機(硬件)制造能力的基礎上,智能電視將極大提升中國彩電企業軟件和服務的創新能力,這無疑成為中國彩電行業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歷史機遇。
面對智能電視的來勢洶洶,以康佳、TCL、海信等為代表的國內彩電企業致力于應用內容和操作平臺的開發與創新,力圖在這方面趕超外資品牌。目前,康佳、TCL均已經推出了機遇Android智能操作系統的智能電視,海信則推出了基于藍擎技術開放平臺首創的widget多任務操作系統。
總之,2011年,對智能電視來說,將是具有分水嶺性質的一年。智能電視的推出順應了國家三網融合政策,國內彩電企業只要積極作為,勇于創新,就一定有望改變世界彩電行業發展格局,引領智能電視發展,成功開啟一個屬于中國的“智能電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