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陣營共分市場 消費市場兩極分化
3D電視的主要消費群體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3D內容愛好者,一類則是新潮前衛的高端消費者。前者由于比較專業,基本上不會選擇視覺效果略差的偏振式3D電視,而后者多把3D作為一種新鮮的附加功能,他們可能會是偏振式3D電視的主要消費群體。
其實,作為不閃式聯盟盟主的LG之前也是快門式3D出身,半年之前尚是快門式3D陣營的主力先鋒。在3D電視發展之初,LG也推出過眾多快門式3D電視產品,對偏光式3D電視的缺點狂轟亂炸,斷言快門式3D技術是未來的主流。
5月5日,LG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家庭娛樂事業部部長李相龍在接受媒體獨家專訪時表示:包括LG在內,3D電視廠商多數使用的是主動快門式3D技術。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主動快門式3D技術仍將是市場中的主流3D顯示技術。這一系列現象與LG Display 社長權映壽12月22日對媒體宣傳的:“我們相信快門式的3D就會退出市場,不閃式3D會占到70%到80%。”形成了戲劇性反差。
而快門式陣營的長虹、海爾等品牌也不是只推快門式3D電視,在去年年底LG舉行的“開啟不傷眼的3D新視紀”發布會上,也出現了他們的身影,同時幾家廠商也推出過不閃式3D電視。
由此可見,各大企業也都明白各自技術的優缺點,而出現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企業利益、經營思路、整體決策、市場策略、自身技術、面板資源儲備、投入資金的多少、生產能力甚至進入市場的早晚、對3D的產于程度的深淺等因素的差異。
總而言之,企業的心態決定其在3D市場表現。不同的定位,使企業對3D電視的推動力表現的不一樣。
所以,筆者認為當前兩類3D技術的爭斗甚至相互攻訐大可不必,兩種技術各有優劣,哪種技術都不可能實現絕對壟斷,完全可以針對各自的消費群體做文章,把各自的產品做好,少一點相互攻擊的言論,多一些合作共贏。而對消費者而言,如果某種產品的優點是自己常用的,而缺點是不常用的,那么這就是最適合你的3D電視了,畢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