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電視作為彩電業的發展趨勢,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其售后服務卻一直是制約行業發展的桎梏,有的企業自行制定售后服務標準,消費者在接受售后服務時經常被一些潛規則所困擾。常見的現象共有三種:1.不執行“三包”規定;2.常常開出“大處方,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案例。
維修常見“大處方”
提到“大處方”,人們就自然會想到一些不良醫生為一己私利亂開藥、亂檢查,坑害患者的行為。殊不知,“大處方”現象目前正在平板電視售后服務領域蔓延,比如背光燈、邏輯板壞了,就要更換整個顯示屏,對此,一些企業還振振有辭:這是行業通行的準則,是新技術的要求。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平板電視行業的潛規則,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
2008年12月15日,鄭州消費者蕭先生向本報投訴稱,他家2005年購買的一臺42英寸等離子電視3個月前出了故障,只有聲音,不出圖像,找企業的售后服務部門申請維修,維修人員檢查后說是電視的邏輯板壞了,需要更換,但按照該企業的規定,邏輯板不給單換,必須連同顯示屏一起換,總共費用是7000多元。邏輯板壞了怎么就要連顯示屏一起換呢?再說現在一臺新的42英寸等離子電視的價格也還不到6000元,換個顯示屏就要7000多元?蕭先生同售后服務部門據理力爭,但對方堅持說這是公司的規定,邏輯板和顯示屏捆綁更換,價格也是公司定的。記者接到投訴后以消費者的身份向該公司售后服務部門進行了咨詢,對方明確表示:像背光燈、邏輯板等和顯示屏相關的部件,都是成套更換,就是一般的驅動板壞了,要想修,也只能是換屏。
對此,中國家電維修協會副會長郭赤兵表示,現在平板電視維修領域“大處方”現象比較嚴重,像液晶電視顯示屏變黑等現象,有的只是因為背光燈壞了。從技術上講,只要換個背光燈就行了,但由于目前國家沒有出臺平板電視的售后服務規范,所以企業多采取換屏的方式進行維修,讓消費者多花很多錢。他還告訴記者,背光燈的費用不到液晶顯示屏的1/3。
深圳某電視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生產企業,他們非常清楚邏輯板、背光燈等部件可以單獨更換,也愿意為消費者單獨更換,但是捆綁更換是目前的行業慣例,上游面板企業都是以成套方式提供貨源的,所以和顯示屏相關的部件一旦發生故障,他們也就只能采取更換整個顯示屏的做法了。
電視“三包”難執行
國家“三包”規定要求電視機的整機包修1年,主要部件包修3年。可平板電視自面市以來就游離于“三包”規定之外,企業借口平板電視是高科技產品,現有的“三包”規定沒有明確將其列入規范之內,因此自行制定服務標準,整機包修1年,主要部件包修1年或2年,有的甚至干脆將顯示屏排除在主要部件之外,導致平板電視售后服務大大縮水。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在業內的廣泛呼吁和廣大消費者的強烈要求之下,海信、長虹、康佳等本土品牌的售后服務已相繼回歸“三包”,但是,包括幾乎所有外資品牌在內的許多平板電視企業依然游離于“三包”之外,對顯示屏之類的主要部件普遍采取縮水服務,大多外資品牌對主要部件的售后包修服務依然是1年或者2年,而不是3年。對此,武高漢指出,這些企業的行為是典型的“白馬非馬論”,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是為了一己私利實施的潛規則。
潛規則亟待打破
針對平板電視售后服務混亂的問題,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早前制定了《平板電視機售后服務實施意見》,規定平板電視整機包修1年,顯示屏等主要部件包修2年。雖然該《意見》因為明顯低于“三包”規定而遭到廣泛非議,但就是這個相比于“三包”大大縮水了的規定,也因為是指導性而非強制性的規定,而最終淪為了參考和擺設。平板電視售后服務市場依舊混亂,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