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系家電企業仿佛統統陷入魔咒,裁員的裁員、退出的退出、倒閉的倒閉,其中就包括昔日風光無限的索尼。
今年三季度以來,受經濟不景氣、國家政策干預以及整個產業運行的大規律等多個因素影響。全球家電市場呈現一派低迷的景象,節約現金流成了眾企業救自己于危難的有力武器。
然而曾于2007年推出全球首款11英寸OLED電視大的索尼因銷售不佳而一度退出OLED市場,現如今因何又殺了個回馬槍?以退為進,索尼此次宣布重啟OLED戰略是否已做足了迎戰三星、LG等準備?
索尼二度發力OLED暗藏新局
記者獲悉,2007年,索尼推出全球首款11英寸OLED電視,在日本的售價高達2500美元(約合15800元人民幣),過高的價格使得OLED電視并沒有為索尼的電視業務帶來過多的幫助,相反由于銷量不佳而不得不在日本停止OLED電視的生產和銷售。
再度進軍OLED市場,業內分析認為,已悄然退出的索尼實則暗通日立和東芝爭奪新一代顯示技術競技場中的話語權,這是索尼欲實現打造全產業鏈經營的一步暗棋,亦是物聯網時代的大勢所趨。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家電市場競爭不再是單純技術或產品角逐,而是全產業鏈實力較量。彩電領域中彩電制造企業,不僅要有終端產品制造研發能力,還要有上游芯片,面板等研發能力,同時要具備渠道、物流、售后等服務能力,面對經濟寒冬,企業更應該注重全產業鏈經營而非單獨著眼于技術或是產品亦或是服務,全方位縝密備戰才是萬全之策。
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表示,盡管國內家電企業在白電領域的優勢已顯現,但并不意味著日韓企業會從這個板塊退出,物聯網時代的到來,讓我們有一個新的觀念去看待我們周圍的器件,白電產品仍然是端,正如計算機是網絡的端,手機是無線網的一個端。
無論如何,OLED是受業內追捧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其耗電量小于LCD或等離子技術,亮度高,黑色顯示水平佳,對比度高,具有輕薄、節能等特性。率先占領OLED先機的廠商勢必將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如此看來,索尼又怎會輕易放棄本已涉足的OLED市場,任其前功盡棄?首次嘗試可謂是經驗的積累、暫時止步OLED亦只是以退為進的一個作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