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北京西三環沿線的幾家賣場,看到由于節日促銷的余溫未了,賣場內仍是人來人往。但在幾家推出云電視新品的柜臺前,記者看到,雖然云電視頗為吸人眼球,但都是問的多買的少。銷售人員頗為尷尬地告訴記者:賣不動。但具體數字,這位銷售人員始終沒有透露。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銷售人員和消費者對云電視都表現得很懵懂。一對準備給女兒結婚買電視的中年夫婦告訴記者:“聽說過云電視,但是不知道云電視究竟有什么特別的,價格還特別貴,接受不了。以前關注過智能電視,簡直可以和電腦一樣用了,對于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來說功能已經足夠了,沒必要買太高端的。”“云電視應該和電腦差不多吧,不過電視就是電視,電腦就是電腦。”另一位王先生對記者表示。
一位買過兩年前所謂的“網絡電視”的消費者告訴記者:“在賣場似乎很先進、很有趣的功能或者電影點播,一旦買回家幾個月后就成了裝飾,再也無法點擊或者連上。”相關業內人士解釋說,這些往往是由于第三方平臺的調整,或者彩電商與平臺提供商合作的變動而成了擺設。而消費者往往得不到相關的補償或者后續服務,直接導致了對這些新產品、新技術的失望。
目前,電視機已經逐漸擺脫了單純的收看功能,向家庭娛樂中心轉型,這也正是智能電視出現的前提所在。有調查顯示,有39%的消費者認為目前智能電視的應用程序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有18%的受訪者認為目前的智能電視產品操作不夠簡便。因此專家指出,不管是國產品牌的云電視還是外資品牌的應用商店,都要從這兩方面入手:一是提供更加豐富的應用內容;二是采用更簡潔方便的操作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最終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