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孫新果1月18日透露,在一系列刺激內需政策的拉動下,彩電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我國2010年全年彩電總體產量達到了歷史最高點11493萬臺,同比增長16.1%。
奧維咨詢預測,2011年中國彩電零售規模將達到4365萬臺,銷售額為18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和20%。
產量創歷史新高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為民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彩電行業將從“調結構促發展”的關鍵期步入深度結構調整的新一輪景氣周期。
據視像協會統計分析,我國2010年全年彩電總體產量達到了歷史最高點11493萬臺,同比增長16.1%。其中平板電視(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產量 9086萬臺,同比增長24.7%;平板電視產量占比為79.1%,比2009年提高了5.4個百分點。液晶電視產量8790萬臺,同比增長25.8%。
平板電視產業鏈建設和技術創新體系也已取得突破,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同時行業國際化特征明顯,產品出口進入了平穩增長階段。據海關數據顯示,2010年彩電出口量為6628萬臺,同比增長21.4%,其中液晶電視出口量5163萬臺,同比增長30.1%。
對于2011年,奧維咨詢認為,經歷了2009年貨源準備不足和2010年高庫存壓力后,彩電行業有望朝著更加穩健、理性的方面發展。
奧維咨詢預測2011年中國彩電零售規模將達到4365萬臺,銷售額為181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9%和20%。其中液晶電視零售量將達到3816萬臺,零售額1593億元,同比分別達到14%和18%;等離子電視的零售規模有望突破290萬臺,行業成長率超過31%,等離子電視的零售規模增長率在歷時五年后首次超過液晶。
“十二五”以結構調整為主線
中國電子視像產業協會發表《電子視像行業“十二五”發展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十二五”視像行業的發展思路要繼續以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主線,加快產業鏈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擴大應用促進技術創新,重點支持面向三網融合、產品與應用相結合的多業務系統建設;支持企業自主創新,以企業和企業聯盟為主體,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體系,增強標準制定、實施能力;優先扶植骨干企業發展,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融合,培育一批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對于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趨勢,工業和信息化部周子學總經濟師將之總結為:“區域適當分散,主體必須集中”。他認為,中國要發展平板顯示產業,經營主體不能分散,要讓有實力的經營主體把各方面的生產力集中起來,完成產業整合,實現規模效應,才能有效提升我國在平板顯示產業領域的競爭力。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趙波副司長指出,中國彩電、手機、計算機等主要電子信息產品的產量已躍居全球第一,產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產業區域聚集效應也日益凸顯,在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推動下,內資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將繼續向價值鏈上游邁進,在全球產業布局中越來越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