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由一部電影開始的。
天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用他無與倫比的想象力與和3D攝像技術的完美結合,不但創造出了藍皮膚的那威人和美輪美奐的潘多拉星球,同時還把3D技術帶來的視覺震撼深深地印在了人們心底。
嘗到了3D電影甜頭的設備制造商們,自然不愿放過3D電視市場這塊大蛋糕。日系電子巨頭索尼和松下憑借其雄厚的技術實力,最早涉及3D電視機市場,希望借此挽回液晶電視時代的被動局面。韓系電子企業三星與LG也不甘示弱,搶先進行新品發布,搶占市場份額。長虹、TCL、海信等國內彩電企業也都紛紛推出3D電視機,希望通過價格優勢繼續在3D時代演繹平板時代的輝煌。
為時尚早 3D頻道開播引爭議
雖然國內3D世界杯的轉播,由于各種原因已宣告流產,但廣電總局還是對3D轉播顯示出了相當的興趣。但在6月25日,廣電總局召開了3D立體影視技術發展與運營實踐研討會,這也是政府職能部門首次就3D標準公開研討。
參與研討會的田徑福豐達影視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鵬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總局科技司負責人已明確表示,我國的3D電視頻道最遲明年開始試播。而在天津、上海、杭州等近10個申報開播3D電視頻道的省市中,雖然目前還沒有正式審批文件下達,但內部消息顯示,天津已成為首個獲批的城市。
據了解,福豐達公司是天津的一家電視節目制作企業,也是天津電視臺3D片源的最主要供應商。其提供的內容主要以電影、動漫為主,兼顧綜藝節目,而這些節目都將會以付費點播的形式出現。此外,福豐達還計劃投資9.6億元打造全國最大的立體影視制作基地。
面對火熱的市場需求,市場上還出現了十幾個省市爭相申辦3D電視頻道的情況,上海文廣互動電視副總經理盧寶豐則告訴記者。“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3D發展的沖動期”。
盧寶豐說,“3D的產業鏈很長,上游的3D終端制造商表現的非常積極,但終端的內容供應商卻缺乏明確的商業模式,不要說行業標準,就連相應的行業規范都沒有。到底是建設3D頻道呢,還是只要3D欄目,信號源的標準又是什么,這些我們都不清楚。我們還缺乏相應的技術、管理經驗以及3D方面的人才。”
盧寶豐還透露:“在3D立體影視技術發展與運營實踐研討會上,我就明確表示打造3D頻道為時尚早,沒有那么多的內容可以支撐,而3D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更多的政府扶持。”關于政府扶持,他告訴記者,“3D內容制作投入是相當大的,而現在的情況是國內對于3D片源的需求很小,雖然我們一直在積極地進行3D片源的制作、研發,但是只有投入而沒有產出,這讓內容制造商們缺乏動力”。
保持節奏 積累產業經驗是根本
雖然眾多3D電視機制造商,一些省市電視臺都對3D電視的前景給予很大期望,但3D電視機的銷量卻暫時不能令人滿意。在新品發布兩個月之后,3D電視在中國許多地區仍處于“有價無貨”的尷尬局面,真正進入銷售環節的品牌寥寥無幾。
截止5月底,全國范圍內的銷量也不過6000臺左右。除了與價格昂貴、片源稀缺有關之外,3D電視引發的“頭暈、惡心”等身體健康問題,也是影響3D產業發展的另一大阻礙。對于這一問題,劉志鵬告訴記者,這與電視本身和3D信號源的質量都有很大關系。福豐達公司已經取得了“立體互動”和“同源多模立體播放”等20多項自主研發技術,同時還擁有獨立的裸眼實驗室,進行裸眼3D技術的開發。這些技術對減輕觀看不適度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時他又坦言,現在公司還是以積累經驗為主,經驗的積累是目前最重要的。
關于3D電視頻道開通的問題,也引發了市場和消費者的熱議。一位消費者在網上發文指出: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高清信號源還有沒有得到普及,現在又要搞什么3D頻道,這是不是有點太操之過急?
對于上述問題,盧寶豐告訴記者,高清信號源的不普及恰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終端走在了內容前面。現在大家都在用的高清的電視,卻沒有相應的高清信號,這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更加注重3D技術的開發和片源制作的經驗積累。但同時他又強調,中國在3D技術方面不能掉隊,要跟上全球發展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