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費動輒上千元
“焊接一下就收費280元?”1月8日,市民余先生向市民援助中心本報值班室反映,他于2008年5月買了一臺松下等離子彩電,一年保修期剛過,彩電就時不時地黑屏無聲,過幾天打開電視機又好用了。最近這臺彩電又“罷工”了。他打電話給維修部。維修人員花了不到半小時,把導線焊接起來,沒有更換零配件,就收了280元維修費,而且沒有發票。
1月11日,市民羅先生家的LG平板電視機也“罷工”了:沒有圖像,還冒火花。維修人員上門檢查后說,火花是開關板老化引起的。他們愿以400元回收這臺電視機。如果維修,費用要兩三千元。羅先生考慮電視機已經使用了8年,花這么多維修費還不如買臺新電視。
市民張先生可沒那么幸運,他花12000元買了一臺三星電視,用了一年多,液晶顯示屏就壞了,換液晶顯示屏的費用高達9000元。這臺電視才用了一年多,扔了可惜;修理,費用又接近新電視的價格,這讓他苦惱不已。
維修費霧里看花
記者在維修部出具給余先生的售后服務單上看到,合計欄里注明收費280元。
那么,這筆費用是怎么組成的?這家維修部的周女士說,他們收了40元上門費,等離子彩電維修費為400元,材料用得少,就沒有另外收費,優惠后,只向余先生收了280元。這個收費標準是松下售后服務總部統一制定。
記者撥通了松下售后服務總部的電話。36號接線員說,考慮地區差異,家電維修價格全國并不統一,由當地維修部門自定。各地的收費標準經當地家電行業協會審核,報物價部門備案。
市物價局收費管理處有關人員表示,電器維修價格沒有列入政府定價目錄,由市場調節,業主可以自主定價,但要明碼標價。
市家電行業協會秘書長付德芳說,由于經費問題,協會目前幾乎處于癱瘓狀態。協會不會對家電維修價格進行審核,到目前為止也沒有收到任何品牌家電有關維修價格會審的請求。
維修費很少明碼標價
市民只要留意一下就會發現,想在街面上找一家家電維修店非常困難。近日,記者到市區大街小巷走了走,沒發現家電維修店。
從事家電維修工作的小何說,維修店大多設在住宅小區內,一般通過電話聯系業務,維修人員上門服務,很少有顧客上門,即使維修標準明碼標價也沒人看。電視機零部件成百上千,每一項都列出價格也不現實。維修人員把零部件的價格記住,先檢查家電的毛病,再報出價格,在征得顧客同意再維修。顧客大多只關心維修的總費用,不少維修部都是報總的維修價格,而不會把每一項維修服務的費用單獨列出。
付德芳告訴記者,目前家電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家電生產廠家有很大的售后服務壓力,這些壓力往往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消費者不懂家電維修知識,碰到維修人員胡亂開價也沒辦法。
售后服務監管處于“真空”
付德芳說,平板電視的顯示屏和主板芯片安裝比較復雜,維修成本較高。國家六部委頒布的家電產品“三包”規定中沒有將平板電視包括在內,因此,消保委面對平板電視維修投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2008年,商務部發布了由中國家電維修行業協會起草的《家用平板電視接收機安裝和維修服務技術規范》,這個“規范”要求從2008年12月1日起,平板電視的安裝和維修服務需要符合一定的技術規范和要求。但“規范”實施難度相當大。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標準計量處處長季榮貴說,這個“規范”中提出的標準是行業標準中的推薦性標準,企業可以執行,也可不執行,沒有強制約束力。
浙江金正大律師事務所李易虎律師指出,從某種程度上說,平板電視售后服務監管仍處于“真空”狀態:一方面,沒有明確的收費標準;另一方面,在零配件的銷售上,彩電廠家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他建議,市民在購買平板電視機時,最好與廠家或者商家簽訂售后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