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宏基已超過4000萬的電腦銷量成功躍居全球PC(筆記本和臺式機)市場的第二把交椅,其與第三名戴爾的差距更是明顯加大,與第一名惠普的差距則縮小大一成以內。同時,另一家臺系PC大廠,專注于筆記本業務的華碩,也在筆記本PC市場已成功進入全球五強陣營,暫列第四。
比較臺系兩大主力電腦廠商的出色的市場業績,雖然戴爾不止一次公開表達,并不對宏基、華碩的崛起擔憂,并稱二者市場份額迅速提高的主力軍“上網本”(小筆電)只是標準個人電腦(PC)的蹩腳替代品,但是兩大品牌全球份額的持續提升依然顯示出“上網本”的巨大價值。同時,依靠上網本在市場份額上獲利巨大的還包括韓系廠商三星;而失意的品牌則以聯想為代表:其在講求創新速度的IT市場,上網本的推出速度居然晚于華碩達一年之久。
在全球電腦市場上網本的成功充分體現了“以小搏大”的IT創新精神:摩爾定律告訴我們,同等尺寸的芯片或者IT產品,每隔半年到一年的時間,產品性能就會出現質的提升。上網本出現和繁榮的前提條件本質上就包含了,不斷提升的IT技術在單位尺寸空間中能創造的應用性能不斷增長的規律。
2010年年初,全球PC芯片的壟斷者、領導者,IT行業的精神領袖,英特爾再次推出嶄新系列的“i”系列CPU,并以全新的市場策略進一步撬動IT產業以小搏大的發展戰略。
新型“i”系列CPU不僅性能有所提升,同時能耗更低、同步集成北橋功能、顯卡GPU功能,大大降低了主板等其他配件設計的難度和系統集成水平。“一塊芯片、更多功能”的整合思維,令人們可以感觸到一個屬于“微型MINI”的PC時代的到來。當CPU繼承了北橋、內存控制器、三級緩存、GPU、芯片內動態超頻等諸多“新”功能之后,未來的主板的功能將只限于“外設的總線”這樣一個地位,而對于“有限外設”的PC產品,則意味著更小的“體積”。
1月20日,對這一趨勢先知先覺的全球PC顯示領域的著名廠商優派,在新年3C產品發布會上,率先推出兩大系列七款“MINI”PC產品,同時成為了全球第一家面向消費市場,系統的推出“MINI”pc產品線的IT品牌。對此,與會的諸多專家和媒介同仁紛紛表示出“極度看好”的觀點。
“MINI PC 將是上網本神話在臺式機市場的復制!”
過去三年,上網本市場從“零”開始,幾乎實現了“飛一樣”的發展:2009年,全球消費者消費近3300萬臺上網本電腦,比去年增長超過100%,占全球筆記本市場的兩成份額,中國市場則預計暴增260%。而在三年前,第一代上網本,2007年華碩EeePC701上市之初,業界至少還擁有八成“疑慮”的眼光。
上網的成功源自于消費者對筆記本便攜性的苛刻追求,同時也得益于IT技術在單位空間提供的計算能力的顯著增強:上網本是這樣一種產品,便攜性極強,功能夠用、價格低廉的產品。無論是作為歐美市場的“第二臺筆記本”,還是作為亞太市場的“廉價的第一臺個人電腦”其市場效益都非常明顯。
不過,追求便攜,并不等于追求小尺寸:消費者對輕薄的體積和更大的屏幕同時都擁有需求。以12寸CULV超輕薄筆記本為代表,價格和高端上網本重合的“低身段”主流筆記本的流行就說明了這一點。同時,上網本也已經經歷了從最開始的七八寸屏幕,到現在的十寸、十一寸屏幕的躍升(受制于CPU廠商的應用許可,上網本的屏幕尺寸不可能在提升對少。)
“性能要足夠用”、“要輕薄時尚”、“價格要相對便宜”、“追求大尺寸屏幕的娛樂性”……上網本產品上表現出的這些消費者的具體需求能不能在臺式機上復制呢?
面對全球臺式電腦市場的持續疲軟,和市場逐步被筆記本搶占的態勢,臺式電腦廠商也開始思考產品戰略的轉型。上網本對傳統筆記本的形態的顛覆,成為了思考的焦點。2009年11月23日,全球最小的全功能個人臺式電腦——聯想IdeaCentre Q110開始正式發售。12月10日,戴爾推出了一款全球最小的全功能商用臺式機OptiPlex 780 USFF,此前戴爾已經面向家庭市場推出了一款擁有五種外觀顏色的迷你PC產品。而在此之前,蘋果公司已經在迷你臺式機上取得不錯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