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北京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建立有聯合實驗室,在美國設立了海外研發中心,在中東、南亞、東亞數個國家擁有分支機構,參與多項國家863項目、軍方多項重點工程的公關……看到這些成就,如果您認為這至少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那就錯了。創造這些奇跡的僅是國內大屏幕顯示產業的一家中型公司:博睿科技。
近日,投影時代網記者有幸應邀專訪了博睿科技(BRILLVIEW)常務副總、市場總監趙鵬飛先生。 作為博睿科技的創始人之一,趙鵬飛先生更是博睿一系列市場戰略和產品戰略的制定者、實施者。對于先進技術與市場的結合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訪談中趙總給我們的最鮮明的印象是“坦誠樸實謙虛謹慎”,“富于細節的觀察分析和把握能力”。

談話一開始,趙總首先向我們介紹了博睿最新的雙邊6.6毫米的液晶拼接墻產品。趙總表示,與國內眾多傳統大屏廠家只是近兩年才涉及液晶拼接產品不同,早在2006年博睿就推出了第一代產品。“那個時候大家對液晶拼接墻還不是很認可,認為這個產品接縫太大,不能實用。但是博睿一直堅定的在跟進液晶拼接產品的技術,并認為其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大”。
“推出最早、技術跟進最堅決”,趙總如此形容博睿液晶產品線的戰略,“我們是作為一個‘開創性’的產品來做的”。現在,眾多的傳統大屏幕顯示企業都已經推出了類似的產品,充分說明博睿早期判斷的前瞻性和準確性。“今年7毫米的產品已經推出,按現有的路線圖更優秀的產品問世也不會太遠:最早可能明年上半年單邊一點幾毫米的產品就會問世。
液晶拼接墻在大屏幕顯示領域成為主流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趙總用“堅定的押寶液晶”來形容博睿對大屏幕顯示市場未來的預見。 對于博睿“邊緣融合器產品和液晶拼接墻是近兩年銷售增長最快的業務,在公司的整體銷售額的比重也已經很高”,趙總在肯定液晶產品的巨大市場前景的同時,也向我們指出拼接控制器和融合器產品依然是博睿目前最核心的產品:“在這兩個產品上博睿敢堅定的說是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趙總表示。
趙總介紹,未來博睿的產業規劃,拼接控制器、融合器、矩陣和傳輸設備將是一個獨立的事業部。液晶拼接則由另一個獨立團隊運作。這樣既能發揮兩方面產品的互補性,又能很好的避免相互的市場競爭。 “邊緣融合產品現在與DLP拼接墻、LCD拼接墻的市場交集很小,競爭關系不大”,趙總指出。雖然早期的邊緣融合產品和DLP等拼接墻產品曾經有過較大的市場重疊,但是隨著邊緣融合技術的逐步提升,其獨有的顯示效果優勢變得非常明顯:“博物館、展覽館、虛擬仿真等展示型應用,尤其是在超大屏幕數個或者幾十個通道的邊緣融合市場”已經開拓出一個非常“準確”的市場方向,“邊緣融合和DLP等拼接墻產品競爭關系非常弱化”。
談到液晶和DLP兩種拼接墻技術的市場關系,趙總坦誠的表示,“液晶對DLP的沖擊很大,目前二者市場爭鋒相對:指揮中心、監控中心等應用重合非常大”。趙總認為,雖然從未來看液晶拼接墻也可能進入許多新領域,博睿也特別希望能夠為其找到更多的創新性應用,但是目前和未來幾年時間內,液晶和DLP兩種技術在監控室的市場沖突不可避免。
液晶拼接墻的興起不僅會對DLP等傳統技術市場產生影響,甚至也會影響拼接處理器等“配套產業”的格局。趙總坦誠的表示,LCD拼接墻和拼接處理器產品也有著一定的競爭關系。目前國內的液晶拼接產品普遍內置一定的“處理器功能”,這使得在一些簡單的應用,例如數字告示的廣告牌市場,拼接處理器在整個工程中完全可以簡化掉。 不過這種現象不是普遍的。“DLP也可以內置處理器的,但是大多應用還是需要外部專門的拼接處理器產品的配合”,趙總指出。國內市場的大型標單,例如控制中心、指揮中心類型的項目,“沒有拼接處理器是不行的”。這方面許多國外的全球巨頭的液晶拼接墻品牌恰恰存在弱勢,不能滿足客戶“方方面面應用性、服務性需要”。
“信號采集、高分辨地圖顯示、各種信號的大量接入、高分辨率信號的接入等等,面對這些應用屏幕內置的處理器肯定不能滿足需要”。“內置處理器”這功能對市場影響不是很大,對于三星等國際品牌更多的是一種宣傳策略:三星國內幾個大的工程不也在采用博睿的拼接控制器嗎?”,趙總如此對液晶的內置控制器做出“蓋棺定論”。
對于博睿液晶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趙總并沒有把博睿拼接控制器在獨立品牌市場絕對第一的市場地位看做“競爭獲勝的資本”。“控制器可以配合其他的顯示設備,優勢不夠明顯”,趙總指出,博睿會在“品牌、工程質量、用戶服務”等方面繼續加強液晶拼接產品的市場工作。
在趙總看來,尋找產品和服務的差異性是博睿液晶拼接產品的必走之路。趙總告訴我們,雖然液晶產品的主要技術含量都在屏幕上,而國內企業不可能獲得屏幕級的技術實力,但是除此之外在“驅動、外圍電路、調教技術”等方面國內企業依然有很多工作可以做。這也是博睿的優勢所在:“除了擁有屏幕制造技術的企業,大家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博睿則‘稍稍領先一點’。”
趙總告訴了我們一個好消息,博睿自己研發的液晶拼接單元驅動芯片已經進入‘流片’階段,不久就會應用在博睿的新一代產品上。——這種驅動級的產品研發是博睿液晶拼接產品的優勢之一。“不像一些企業,在臺灣買塊驅動板,廣東一家加工廠做一個殼子,然后自己裝在一起”。
“關鍵在于發揮優勢”,趙總認為博睿液晶拼接產品必須堅持從芯片級的研發開始的核心技術,在控制器、信號處理等方面保持優勢:“雖然屏的價格不能控制,面板是相似的,但是最終的產品還是會有差異性”。趙總認為擴大自主研發的范圍、“開拓成本控制優勢”就會使產品在特定的應用場合具有明顯的優勢。同時成本控制力的提升也是應對大規模應用中市場價格非常敏感、價格戰不可避免的趨勢的最好辦法。
趙總指出,幾年前博睿就已經預感到了液晶拼接產品崛起的趨勢,并開始做各方面的積累。驅動研發技術、芯片研發、調教技術、客戶需求積累、工程實施的細節經驗的總結、散熱通風等方面的設計。博睿在液晶上面的優勢更多的是“早做了三年,一點點的積累比別人多一些”,雖然沒有“質的差異”,但是博睿會以“積小勝為大勝”的理念,為客戶做好每一個細節,盡量將客戶的需求用自己的技術實現。
在趙總看來液晶拼接產品的應用具有一個需求不斷“復雜”化的趨勢。監控室和指揮控制中心是目前LCD拼接主要的應用市場。指揮控制中的應用自身就具有復雜性,接入的信號種類多、要實現的功能也多、對產品速度顯示清晰度等方面的要求也高。對于監控室,傳統的DLP大屏和PDP拼接產品進入這個市場使擁有“很大的壓力的”,“DLP的耗材問題,需要不斷的更換燈泡,每年維護費用也很高、屏幕顏色變化的一致性維護也有問題;而等離子的靜態圖像燒瓶問題則遲遲不能解決”。這使得在監控中心,LCD的優勢非常明顯。——監控室和指揮中心也是博睿LCD拼接產品最看重的市場。對于監控是市場,由于液晶產品的介入,未來客戶的需求也會不斷變化。例如高清的要求、各種調度型額要求,類似于指揮中心的一些功能的加入等等——“這些都是原來CRT監視器為硬件基礎的平臺所不能實現的”。
在這方面博睿希望借助自己的客戶經驗,對客戶需求的把握“軍隊雷達有什么要求,金融方面屏需要做一些什么樣的接口”和對用戶業務的熟悉,為客戶提供更符合需求的產品。“不會是本質區別,而是細節化的問題——這對拿下項目總會有所幫助——是‘一點點的優勢、一點點的積累’”趙總“小中博大”將是液晶拼接市場博睿的機會所在。
在博睿處理器產品,包括拼接控制器、邊緣融合處理器等產品上,趙總認為博睿最大的優勢在于“大廈基礎很堅實”。博睿的拼接控制器、邊緣融合處理器在國內市場已經做大了占有率第一,同時也進入了韓國、日本、中東、東南亞等眾多國際市場。甚至在國內,博睿好吸引了眾多廠家來模仿博睿的產品,跟隨博睿的研發方向。趙總認為,博睿處理器取得如此驕人成績的核心原因之一就在于博睿選擇的FPGA純硬件架構。這個架構也就是趙總眼中的“大廈的基礎了”。
拼接控制器市場,博睿是最早引入純硬件概念的廠家,并成為這一架構潮流的領導者。“現在通用cpu插卡式的產品聲音已經越來越小”,趙總用另一種技術機構的逐漸“勢微”來形容,博睿FPGA純硬件架構的優越性。
趙總告訴我們,“純硬件”的概念其實包括兩個截然不同的技術體系,博睿所堅持的FPGA和部分企業采用的DSP產品。DSP產品其實是基于專用芯片的系統架構,廠商購買了什么芯片基本就決定了產品具有什么功能和性能。是“比較固化的東西”。而博睿堅持的FPGA(可編程大規模門陣列級)平臺則是一個開放的平臺,通過底層程序設計,研發人員可以將其變成一個“符合特定需求的專用處理器”。
趙總告訴我們,博睿純硬件的拼接處理器和邊緣融合器產品的優勢不僅體現在“穩定性、周邊設備兼容性,處理速度、圖像質量、對分辨率的要求、清晰度要求等方面”,在網絡控制功能、純硬件信號網絡采集、軟交換技術、網絡化的圖像軟核處理上的優勢才是博睿未來最大的“技術積淀”。
趙總非常看好基于網絡化的拼接墻、大屏幕顯示工程體系。基于網絡的產品國外已經有概念產品出現。博睿在這方面也已經進行了許多前期的技術積累和研發。
制約網絡技術進一步應用的未決問題還很多。在這些問題和困難中,FPGA架構的產品擁有很大的優勢。例如在高性能編解碼方面FPGA架構擁有著天生的優勢。“在別人還在硬件硬解碼H.263的時候,博睿已經可以做到硬解碼H.264”,趙總告訴我們同樣的視頻內容,H.263壓縮可能有幾百兆的數據帶寬需求,而換成H.264標準則只需要幾十兆的數據帶寬需求:這決定了必須用H.264才能實現網絡傳輸。
“H.264的優勢很明顯,這個概念大家都在做,但是致命的問題是H.264對硬件編解碼要求太高了”趙總指出。基于網絡的軟交換雖然還有許多技術要解決,但是“第一步則是信號通過純硬件網絡傳輸問題,其中硬件的網絡編解碼是最基礎性的東西”。而這項基礎性工作的最大瓶頸是“cpu”的編解碼能力。“雖然一臺高配置計算機軟編解碼H.264沒有問題,但是很多的信號接入時不能用很多的計算機吧”,趙總開玩笑的表示。這種情況下,FPGAF架構的優勢就非常明顯:天生的并行處理、硬件解碼的速度優勢。博睿在FPGA架構上“過去的技術積累,尤其是該架構出色的計算能力可以面向未來兼容更多的新技術需求”。
一方面更好的滿足客戶的功能需要,另一方面能夠面向未來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這就是趙總“大廈基礎很堅實”的真正核心含義。
博睿選擇FPGA架構的原因主要是看重這種技術多路并行運算的能力和更開放的靈活性。不過,開發FPGA架構的產品與開發DSP架構的產品,只是在固定的功能芯片的基礎上按照DSP提供商提供的公版設計開發外圍電路不通,FPGA架構要求具有系統底層的編程能力,所有的功能設計都要從零做起,“研發工作量特別大,所有工作都是創新的,從零開始,沒有現成東西可用”——“這是選擇靈活、高效的平臺的代價”。在國內市場博睿是第一個將FPGA技術引進圖像處理領域的,即便是是在國際是也是最早大規模應用這種技術的品牌之一,“如果不計算實驗室里的應用,國際市場博睿也是第一家”。
雖然博睿是第一個吃圖像處理領域“FPGA”這個螃蟹的企業,但是趙總并不認為這會對博睿的市場營銷有什么幫助。“FPGA的概念已經很熱很成熟,這個概念的光環也就沒有了:‘最早’的口號只能用來說說,沒有什么商業價值”。趙總告訴我們,現在主要的工作使一些“更細節的東西:圖像處理的質量怎么樣、視頻轉VGA的質量怎么樣、動態補償、設備兼容性怎么樣:大家真正比的還是表現出來的效果,效果勝過別人才能獲勝。”
對然FPGA架構即擁有DSP產品的硬件速度和穩定性,同時也具有插卡式、軟件產品的“靈活的功能開發能力”。但是也不是所有廠家都愿意承擔FPGA架構的“開發難度”。市場上有些號稱純硬件的產品多是DSP架構,“帶著純硬件的光環,同時也具有很便宜的價格”。趙總承認這種多技術門類共存的局面對博睿還是形成了一定困擾的。
趙總指出,博睿FPGA架構產品遇到的市場困擾主要有以下幾個。首先是純硬件的兩個東西不容易劃分,在宣傳上FPGA吃了不少虧。例如邊緣融合的幾何校正,插卡式軟件產品能做到0.1像素,FPGA也可以做大,但是DSP做不到。DSP的廠家和插卡式的廠家都會在宣傳上說“純硬件做不到”,這樣“用戶就會感覺‘純硬件’有缺陷”,FPGA的優勢就被埋沒了。但是其實FPGA是可以做到的,“功能做的好了和插卡式沒什么差異”。
此外,DSP架構成本低很多。FPGA和插卡式的產品開發研發成本很高,技術含量在這里,價格也就會高一些。利用DSP架構產品低價充市場的現象不是沒有——但是,處理快、不跳幀、多信號顯示的優勢DSP也有。這就導致了“大家感覺硬件比軟件差,要不怎么更便宜呢?”DSP的低價格競爭給FPGA架構的產品造成了很多困擾。
雖然不同架構的產品競爭關系明顯,但是趙總認為還是應該客觀的看待不同技術陣營的產品:“大家都有優勢在,只要大家做的好,巔峰產品都能滿足用戶需求,最怕的是‘說對方做不好’——技術不是問題,自己做的好壞才最重要”。
在談話中,趙總不止一次談到“產品好壞”才是最終決定客戶選擇的根本因素。趙總告訴我們,博睿不僅堅持領先的市場技術方向、底層做起的扎實的研發風格,同時在產品加工用料上更是一直保持“高標準、嚴要求”的作風,扎扎實實的為用戶提供最好的產品。——這不僅是博睿過去的企業風格,更是博睿未來戰略的重要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