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麗訊H1080家用投影機的正式上市,萬元級別1080P投影機“四天王”終于到齊,這也表示我們4位數全高清的時代來臨了……盡管內有沖破萬元大關的勢能、外有口紅效應和經濟危機助力,但筆者個人認為,全高清投影普及還僅僅是個開始,誠如發哥廣告中所言“才剛上路呢”!
筆者除了是一個投影機產品的編輯,更多的時間還是以一個網友的身份坐在電腦前面,而長時間在各大論壇潛水,對于網友的觀點更是接觸廣泛,而綜合百家之言,所以家用投影機難以“服眾”,除了消費者消費能力有限,更是因為家用投影機犯下了不可饒恕的七宗罪。
優勢:出色的畫質和堅固的機身 體重:20公斤
1.笨重
家用投影機或者說投影機產品本身屬于MD(微顯示)行業,其最大的優勢在于成像原件與顯示畫面之間的對比震撼效果,尤其在商務娛樂投影領域,產品便攜化甚至微型化的趨勢正在逐步加大,但遺憾的是我們的家用產品依然保持重量級而本色不改,這一特點幾乎成為了天花板的“不能承受之重”。與斤斤計較的其他電子消費產品相比,家用投影機是否太過于不拘小節呢?
2.亮度
投影機產品的定位在于作為家庭影院的顯示設備而存在,最大化的還原影院的臨場感和震撼效果,但讓筆者很費解的是亮度對于產品本身有多大意義,而且亮度提升直接帶來的就是產品成本提高和燈泡壽命減少,何況還有投影幕產品的調節呢?或許三槍的老而彌堅應該能反映一些問題。
雖然眾廠商鼓吹產品走出小黑屋,但君不見影院都是關燈看片的么?既然投影機目前依然是以“第二臺電視”身份出現,那又何必高價進客廳與電視較勁呢!
3.對比度、黑位
關于黑位的傳說一直在發燒友中間流傳,好的投影機基本就是好色彩加黑位出眾甚至讓我們忽略了電影本身,而廠商方面也積極迎合大家的需求,將對比度一再推高。動態光圈技術本是一項值得尊敬的技術,但目前已經徹底淪為了宣傳的噱頭。尤其是在愛普生表示推出20萬比1對比的產品后,更是在發燒友中間引起了不小的爭論。光圈技術的確能放大“對比度參數”,但在同一畫面中我們能看到多少呢?
4.換湯不換藥
投影機所以一直讓人感覺有生不逢時的感覺,與廠商們的心態不無關系。眼球經濟時代,大家都過度的追求直接效果,因此產品的更新換代都讓人感覺不到差異,產品的系列化和統一固然重要,但總以類似的借口搪塞就是侮辱消費者的智商了。比如近日某品牌的微型投影機,亮度僅提升1流明都要做成一款新機型來賣,其公德心何在?
5.接口
這個就不用詳細說明了,作為很多家用投影機產品卻配備了大量毫無用處的接口,很是礙眼,而且對于產品本身的設計而言毫無益處,往好聽里講是方便用戶使用,但相信很多接口從出場到機器壽終可能都從未使用過,那么它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呢?(題外話,USB接口很常用,但很多商務教育產品卻未配備)
6.鏡頭
投影機是一款重要的光學產品,而鏡頭對于產品最終成像效果的影響舉足輕重,高端產品從光路設計到鏡頭選用,無一不是仔細考量和細致考慮過的,但是我們依然見到很多投影鏡頭配備了電動對焦、移軸等很多功能卻沒有鏡頭蓋“裸奔”的情況……甚至某品牌的產品散熱會直接加熱空氣造成圖像模糊。一款依賴鏡頭成像的產品卻對鏡頭如此草率,很讓人費解。
7.產品文化
投影機與電視產品的比較從未停止,但是在產品文化和設計上投影機從未向電視產品靠攏,換句話說這也是投影與電視的最大區別所在。電視產品創造的特有文化已經完全超越了產品本身,延伸到生活的其他層面,而投影機則好像郎咸平眼中的國產品牌一般,毫無文化內涵,或是難以抓住或創造一種本質的差異化,從這點而言,娛樂投影和商務家用類型產品的出現就不足為奇了。
投影機產業發展有賴于家用市場的爆發,而家用產品想要實現突破任重而道遠,以上觀點雖然難言全面,但相信還是有借鑒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