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于8月4日啟動的IPTV標清終端集采的投標工作于8月13日結束,后續將進入評標階段。
此次電信IPTV終端集采招標共邀請了通過上海電信研究院選型測試的16家終端廠家參與,后因新郵通退出,最終參與投標的為15家。8月13日下午,各廠家在北京提交了最終的報價文件。根據流媒體網獲得的信息,最終各廠家所報的集采均價在338元左右。相比去年的497元均價下調幅度超過30%。
本次投標15位廠家為中興、UT、華為、上海貝爾、朝歌、三零凱天、裕興、同洲、長虹、摩托、九洲、大亞、康佳、烽火、湯姆遜。其中終端最低單價為285元,最高價為388元。
本次集采的終端數量為92萬,獲得最終排名前5的中標廠家則將分享不低于總采購量80%的市場份額。但根據招標規定,價格分只占總分的45%,其余分數由技術、商務、服務構成。因此,最終排位還有待關注。
流媒體網點評:價格是IPTV終端集采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降價也在情理之中,但跳水幅度之大還是令人吃驚。
從目前國內IPTV產業的發展來看,終端價格下調對于產業利弊參半。
先來看好處:
1、降低運營商成本壓力。受數字電視整體平移影響,IPTV的發展也逐步走入送終端非市場化軌跡,導致運營商的投入增加,而終端的價格下浮,可以緩解運營商資金壓力,有助于市場規模的拓展。
2、有助于基礎用戶群的形成,為產業升級奠定基礎。目前的IPTV主要著眼于大中城市,忽視了很多二三線城市,而此類城市用戶群,當前的主要需求在于視頻節目,因此低價格弱功能的盒子,可以更好面向此類用戶,從而擴大用戶規模。
再來看壞處:
1、相比數字電視,目前的IPTV的規模還不夠大,但下降后的終端價格卻已日趨接近。而此類以壓縮終端廠家的利益空間來換取價格空間的行為,極易打擊廠家的積極性,不利于產業鏈的長期穩定發展。
2、從長遠來看,我們更需要關注IPTV高端市場的培育,而過度關注產品價格,容易出現價格越來越低,功能越來越弱的現象,導致業務發展和終端需求不相匹配的現象。影響IPTV產業的深入發展。
2009年8月的這次IPTV集采,相信將對下半年的整體產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有利于產業發展。
風物長宜放眼量,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用戶規模要抓,但用戶價值更需要挖掘,而增值業務將是電信未來的價值增長點,如果以現在的IPTV機頂盒來看,都很難適應后續的業務需求,而如果不從現在就開始培育高端用戶和業務體驗,將使IPTV始終只能在低位運營,無法突破現在或將來的盈利困境。
因此,關注IPTV從量變到質變的演化,在規模基礎上求效益。也許此次集采后,電信運營商更需要把眼光從單純的價格轉向更豐富的業務以及關注其中的不和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