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房里上網,在客廳中看電視——在很多中國家庭中,多年來,這是兩道“沒有交集”的風景線。
然而,占據了“書房”的互聯網企業,一向都不掩飾自己進軍“客廳”的野心。繼數年前網絡游戲企業盛大推出“盒子計劃”功敗垂成后,今年上半年以來,迅雷、搜狐、新浪等互聯網企業又先后與創維、海爾、長虹等彩電巨頭,在“將互聯網搬上電視”中找到了共同語言。
2009年3-4月,一直在尋求差異化戰略的彩電企業海信、長虹、海爾、創維等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電視,而其合作的對象既有以下載速度見長的迅雷,也有以內容和在線播放功能見長的搜狐、新浪等。另外,一些專業的視頻網站也在尋求與彩電巨頭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互聯網企業攜手彩電企業的“客廳之旅”能否成行,尚存變數,其中關鍵仍然在于國家廣電總局的態度。
與盛大“盒子計劃”當年借道電信、網通等電信運營商相比,此次一些互聯網企業再次萌發的“客廳”沖動,則選擇了以彩電廠商為合作平臺。
海爾集團信息產品本部國內市場部營銷策劃經理鄭林剛告訴記者,海爾此前在流媒體電視上已經與百度建立了視頻搜索合作,今年其在新推出的模卡電視上,又先后選擇與搜狐和迅雷進行了合作,“其中與搜狐的合作是高清視頻的在線播放,與迅雷合作的高清影視資源的高速下載”。
與此同時,新浪也與海信、長虹等近10家彩電企業就高清視頻資源在電視上播放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海信與新浪的合作已經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而長虹推出的樂教電視則與新浪的天氣頻道建立合作關系。
記者了解到,在海信今年4月推出的藍媒電視中,只要進入藍媒電視菜單界面,一鍵點擊遙控器上的“e”標識,便可看到由新浪提供的新聞、股票、天氣等最新信息,以及部分高清影視節目。
而海爾最近推出的模卡電視則直接內置有迅雷和搜狐視頻頻道的頁面,電視觀眾可以通過路由器,將電視機連接到家中的電信、聯通等電信運營商的寬帶網,用遙控器和無線鍵盤來下載迅雷和搜狐提供的高清影視節目,并在電視上進行播放,甚至用戶還可以通過局域網在電視中搜尋自己電腦上已經存儲的影視內容資源。
長虹多媒體產業群中國營銷中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作為硬件廠商,長虹此前已經與與中國電信等運營商在數字家庭、三網合一等產品領域進行了合作,如今再加上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的渠道。
一些互聯網企業人士認為,互聯網企業此前占據的是PC市場,面對規模超過4億臺規模的電視終端市場,集體搶占此前由廣電部門獨占的客廳市場,顯然有著足夠的理由。
7月8日,迅雷新聞發言人張玉波對記者表示,三網融合是市場發展的客觀結果,面對規模更大的電視機終端,無論是擁有內容優勢的互聯網企業還是芯片巨頭都想搶占。張玉波稱,迅雷除了與彩電企業合作外,還醞釀在技術條件成熟后,搶占手機終端市場。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互聯網企業與彩電廠商合作將豐富的互聯網信息資源引入電視屏幕,是通過電信運營商的網絡完成的,因此,如果這種合作模式取得成功,對于一直試圖進入內容運營環節的電信運營商來說,顯然是一件樂見其成的事情。
根據國務院1999年的“82號文”的規定,長期以來,中國的電信和廣電業務被行政分割,雙方互不進入,甚至在3C融合漸成潮流后,中國的電視和通訊業務依然涇渭分明,“廣電的歸廣電,電信的歸電信”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此之前,電信運營商曾嘗試通過IPTV的模式,涉足節目內容領域,但是除了少數幾個城市的IPTV業務在取得當地廣電部門的合作后發展了一定規模的用戶外,電信運營商在全國多數地區的IPTV業務,在遭遇當地廣電部門的強大壓力后,普遍顯現出步履維艱的局面。
盡管2008年1月18日,國務院制定了旨在促進3C融合的“一號文”,根據該文件的規定,從當年2月1日起,鼓勵廣播電視機構利用國家公用通信網和廣播電視網等信息網絡提供數字電視服務和增值電信業務;同時,在符合國家有關投融資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包括國有電信企業在內的國有資本參與數字電視接入網絡建設和電視接收端數字化改造。但是,截至目前,廣電與電信“傳統的邊界”并未得到有效消融。
據悉,在湖北黃石,今年前些時候,當地廣電部門就以中國電信黃石分公司傳播境外電視節目為由,向主管部門申請要求公安和安全部門配合取締IPTV業務,并開出3萬元罰單。
但是,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互聯網企業再次萌發的進軍“客廳”沖動,同樣前途未卜。
據記者了解,一直以來掌握著網絡視頻和IPTV監管職責的廣電總局的態度,已經讓互聯網企業和彩電巨頭都感到了一定的壓力。
搜狐市場部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廣電總局方面最近與我們進行了溝通,但是目前還沒有具體的處理措施。”不過,該人士強調,搜狐與海爾的合作雖然已經開過了發布會,但是至今還沒有簽署合作協議,所以即使廣電總局叫停,也不會對其造成太大影響。
而對于已經與多家彩電巨頭簽署了合作協議的新浪來說,其承受的壓力顯然更大。鄭林剛就告訴記者,“新浪與我們也有接觸,這種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廣電的利益,所以廣電方面的態度非常關鍵。”
事實上,廣電總局的態度走向就是當年盛大“盒子計劃”功敗垂成的重要因素。
2006年4月11日,廣電總局在發給幾家電信運營商的公函中指出,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些裝置,可以在電視上播放互聯網內容,希望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及其各級下屬關聯公司“不要給違規企業以網絡支持”。
當時,在各地廣電紛紛叫停IPTV的大背景下,一直在推動“家庭網絡”戰略的盛大網絡試圖通過“準IPTV”繞過廣電壁壘的做法不幸半路夭折,其委托四川長虹生產的“盒子”也從此銷聲匿跡。
提起這段經歷,盛大的員工依然唏噓不已。
有盛大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盛大的優勢在于內容,選擇與中國電信、中國網通推廣盒子的做法,是盛大當初失敗的主要原因。
上述盛大人士認為,如果當年盛大不與電信運營商合作,而是選擇與以硬件生產見長的彩電廠商合作,結果可能是另外一回事,“這樣的合作既可以節省成本,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政策風險”。
按照國務院頒布的電子信息產業三年振興規劃,依靠技術創新來引導彩電行業戰略轉型是國家引導彩電產業發展的重要布局之一,而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推出互聯網電視,則恰好是彩電行業轉型的具體步驟。一些互聯網業內人士表示,這也是此次互聯網企業紛紛選擇與彩電廠商合作的初衷之一。
但是,即使是這樣的規避安排,也仍然不能說排除了監管上的壓力。
事實上,廣電總局對于2009年上半年出現的“互聯網電視熱”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注。
廣電總局內部人士告訴記者,2009年,廣電總局最重要的工作是建國60周年的安全轉播,對于互聯網視頻內容的監管也是重點,
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廣電總局內部部分人士認為,互聯網電視與當年盛大網絡的‘盒子’是類似的裝置,認為其在內容上難以監管,而且存在版權糾紛風險,更為重要的是它對傳統電視臺的收視率和收入可能造成沖擊。”
在過去兩年,同時負有新媒體監管職責的廣電總局,出臺了很多旨在加強網絡視頻監管的條例,比如,今年3月廣電總局就出臺了《關于加強互聯網視聽節目內容管理的通知》,其中特別指出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傳播的影視劇,必須符合廣播電影電視管理的有關規定,依法取得廣播影視行政部門頒發的各種許可證,而且要完善節目版權保護制度。
中國數字電視雜志主編包冉告訴記者,“如果這些門戶網站、視頻網站的視頻資源延伸到電視機上,廣電總局的監管難度將繼續增加。”
另外,對于互聯網企業和彩電廠商出現的這種合作模式反應最大的,還是地方的廣電運營商和電視臺。
某省級電視臺節目中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雖然南廣傳媒、上海文廣都擁有IPTV等新媒體的牌照,但是目前全國的電視臺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傳統的廣告收入,如果互聯網企業進軍電視屏幕,其差異化的內容將對現有的電視節目造成沖擊,進而影響電視臺的收入。”
對于歌華有線等有線運營商來說,如果電視觀眾可以通過電視機直接上網并觀看網絡視頻內容,那么其數字電視的推廣,特別是付費節目的推廣都將遇到困難,而且各地廣電運營商推廣的寬帶業務也將受到沖擊,所以這些地方廣電運營商對IPTV以及眼前的互聯網電視都持謹慎的態度。
不過,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家廣電總局會不會在短期內停互聯網電視還沒有定論。廣電總局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其實廣電內部也有分歧,其中有些司的態度傾向于制止,而有些司則希望以寬松的態度來對待。”
據稱,支持一方的理由在于,在國家廣電總局推廣數字電視整體平移和雙向改造的過程中,長虹等彩電廠商一直是其密切的合作對象,所以對于其參與具有應用技術創新的互聯網電視的態度應該有所考慮。
有業內人士據此分析,廣電對互聯網電視的網絡視頻內容會加強監管,但或許不會立即全面叫停互聯網企業與彩電企業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