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兒子總是一個人悶在自己的房屋里?從來不愿意跟我們溝通?”“為什么現在的小孩都這樣?跟父母在客廳里看一會電視,順便聊聊天也這么難?”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父母在與子女進行溝通時,發出這樣的疑問。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創造與孩子溝通的良好氛圍?這是全社會關注的話題,社會學家表示,作為父母,應該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氛圍,學會把孩子從房間里“拉”出來,全家聚集在客廳,輕輕松松看著電視,聊聊天,才可能解決子女不愿意與父母溝通的難題。
想溝通卻不知咋辦?
王冰梅是廣州一家商務公司的經理,丈夫是一家研究所的研究員,家庭都還算富裕,但是夫妻倆以前總是在兒子的溝通問題上非常頭痛。她說:“一到晚上,吃完飯,兒子把碗一放,就奔自己的房間去了,上網、聊天、看電影,就是從來不愿意到客廳里來與我們一起看一看電視、聊聊天,這可怎么辦?”在跟記者談起兒子的溝通問題,她顯得很焦急,她說雖然發現兒子上的網站也是健康的,但是看到不斷出現的小孩因為與父母無法溝通最終離家出走或者患上自閉癥,甚至犯罪的新聞,她都非常擔心這樣的不幸會出現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如果我要兒子陪自己在客廳看看電視,他會說‘這么土的節目,有什么好看的,我還不如下載電影看!’,然后又走進他的房間了。”
記者采訪發現,像王冰梅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晚上本該是忙了一天的家庭團聚的時間,但往往呈現的是這樣一幕:小孩在自己的房間玩電腦,丈夫在書房看書,妻子在客廳收拾東西,冷冷清清的。這些家長不是不想與小孩溝通,但碰到的問題還是一樣: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溝通。
在客廳營造溝通氛圍
為什么父母無法跟子女進行良好的溝通?社會學家表示,目前小孩子接觸到的電腦、手機、MP4、PS3等消費類電子產品,在強調了個性化的同時,同時造成了小孩子情感孤島,這些娛樂電子,很難與父母一起共享,長此以往,父母與子女越來越有代溝,而子女跟父母也越來越“話不投機”。
社會學家表示,其實,作為父母,應該學會營造氛圍,來與小孩進行比較輕松的溝通和交流,就場所來說,客廳是比較合適的場所,客廳是家人團聚、休息、娛樂、學習活動的場所,是現代家庭生活的中心,而父母的房間、小孩的房間,往往帶有一定的私密性,如果跟家庭關系不融洽,小孩獨處房間時,沒有得到許可,擅自進入與其進行溝通,往往會引發小孩的逆反心理,效果不好。在客廳里營造輕松、愉快、非正式的聊天環境,往往對于促進父母與小孩的溝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選擇合適的交流橋梁
用什么樣的東西把小孩從自己的房間里來吸引到客廳來?同樣在廣州工作的張力鈞先生認為自己在于小孩溝通時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橋梁——互聯網電視。“以前呢,我們看電視,兒子也說沒勁,都是一些老情節,一點都不新鮮,還嘲笑我是上個世紀的老土,現在都看外國大片了。”張先生發現兒子喜歡上網下載自己喜歡的一些大片看,偶爾也玩一玩游戲,于是買了一臺互聯網電視放在客廳里,通過說明書,張先生把一些新潮大片全部下載到電視上,一到晚上吃完飯,就坐在沙發上欣賞,開始兒子沒有在意,以為買了碟,后來發現看完了還可以直接下載,慢慢的也就開始坐在沙發上跟自己看了,坐在沙發上,一家人開始有說有笑,很多原來不怎么談的事情,就在不經意之間談了出來,“現在我覺得兒子也愿意跟我說他的事了,全家聚在客廳里,氛圍融洽多了,溝通自然就沒有什么問題。”
社會學家認為,其實,客廳是家庭的中心,電視是家庭娛樂的中心,但是單純的傳統意義上的電視機,沒有互動,難以引起小孩子的興趣,家長比如在電視機添加互聯網元素,才能跟上小孩所說的“時代”,找到共同話題,為溝通創造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