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平板電視市場同樣遭遇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在面板價格上漲、市場需求下滑的情況下,15家海峽兩岸的平板顯示企業7月9日在青島還是莊嚴地對外承諾:平板電視整機質保1年,平板電視關鍵部件質保3年。海信、康佳、創維、長虹、海爾、廈華、TCL、樂華、捷聯、索佳等國內主要平板電視生產企業和奇美電子、友達光電、龍騰光電、上廣電、京東方等面板生產企業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起的倡議書上簽了字。15家平板顯示企業聯合承諾彰顯了中國平板顯示企業的誠信和社會責任感。但讓記者感到驚詫的是,曾經主導平板技術方向并一度占領一半中國市場的三星、索尼、夏普、松下等日韓企業,并沒有參與倡議書的簽字儀式。在隨后的日子里記者也沒有注意到哪一家日韓企業勇敢地站出來,發出與15家中國平板顯示企業同樣的承諾。在這一點上,記者切實感受到了國內品牌與國外品牌的不同,而這種差異并不僅僅表現在市場層面上。
首先,國內品牌擯棄價格戰,重拾重視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和技術開發等企業發展的根本,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由于三星、索尼、夏普等日韓品牌掌握著平板顯示產業的核心環節———面板的技術研發和市場供應,而它們同時又是整機生產企業,在中國市場乃至國際市場上中國品牌一直都處于被動地位。日韓品牌在整機市場通過價格打壓賺取面板高利潤的同時,也侵占了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中國整機企業在與日韓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時常懷著既恨又怕的矛盾心情。但后來,中國整機企業摒棄了跟隨日韓企業進行價格戰的策略,狠抓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并在產品多功能應用上下工夫。比如海信LED(發光二極管)液晶電視、康佳運動高清系列液晶電視、創維酷開液晶電視、TCL互聯網液晶電視等都迎合了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得到了他們的認可。今年上半年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前10名當中,國內品牌占了6個,且國內品牌所占市場份額已接近80%。
其次,國內整機企業積極向上游模組領域進軍,海峽兩岸平板顯示企業又攜起手來,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中國平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海信、康佳、長虹、創維、TCL等主要整機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液晶模組生產線,打破了在這一領域被日韓企業壟斷的局面,同時成本控制能力進一步增強。國內整機企業向液晶模組領域延伸不僅僅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更重要的是可以實現整機、模組一體化設計,所開發的產品更能滿足消費者多變的市場需求。另外,海峽兩岸的平板企業攜手不僅保證了整機企業的面板供應,更為重要的是大陸整機企業和臺灣的面板企業結成了戰略合作關系,打亂了日韓企業在全球平板顯示產業中的壟斷布局,增加了與日韓企業談判的籌碼。
最后,為應對出口下滑繁榮國內市場,中國政府連續出臺了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提高出口退稅率等鼓勵國內平板電視產業發展的積極政策。由于國內企業最熟悉國內市場,它們無疑是這些政策最大受益者。以家電下鄉政策為例,由于國內品牌在三、四級市場上占據銷售網點、售后服務、適農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優勢,在政府給予農民13%的財政補貼下,國內品牌上半年在農村市場的銷售普遍都實現了30%的增長。家電下鄉政策進一步鞏固了國內品牌在農村市場上的傳統優勢,同時也為國內品牌最終在城市市場超越日韓品牌獲得更大的戰略迂回空間。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下的中國平板企業已不是昔日在市場上被日韓肆意價格打壓的企業了。15家中國平板顯示企業敢于向消費者兌現平板關鍵器件質保3年的承諾,并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這是有社會責任感、以消費者利益為重、有實力的企業情感的真實流露。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韓企業在平板關鍵器件質保3年上集體噤聲,使其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曾經的光輝形象日漸淡化。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我們或許應該給予日韓品牌一些同情,在歐美市場遭遇嚴重虧損之后,在中國市場上我們不應該對它們苛求太多。但國內品牌做到了,廣大消費者也看到了,市場會說明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