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顯示技術并不是什么新興技術,但它能為產品能帶來的卻并不只僅僅是操作,而是更多的體驗、交互和更輕巧的結構等等等等。當年iPhone僅憑一招Touch即可風靡全球,而跟風的山寨幾乎不可阻擋,而最新LG為代表的多款觸屏手機也是以新型觸屏操作為賣點,區別也僅僅是軟件設計的不同,由此可見其威力。
當觸屏遭遇數字告示
觸屏之于手機,帶來的還僅僅是更大的屏幕或更便捷的操作,而如果觸屏與數字告示結合會有什么結果呢,或許微軟的SURFACE電腦會能給你一些提示,數字告示產品本身更大的屏幕不僅能給用戶更大的自由度,自然也更容易實現更多功能,更人性化的服務所帶來的互動效果,就可能使得用戶主動去告訴系統我需要什么或者我要到哪里去……
當然,形成互動并不僅僅依靠觸屏技術,其他各種感應方式也很有市場,簡單的可與各類傳感器組合,復雜時則甚至可以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等等,無論是哪種技術結合數字告示產品,最終效果是殊途同歸的,那就是通過互動形成更加有效的、更有針對性的、更快速準確的信息互動。
值得一提的還有節能模式的采用。在能源越來越寶貴的今天,幾乎所有的電子產品都提出了節能概念,數字告示自然也不能免俗,而實現這一構想的主要途徑依然還是互動。比如根據光照調整亮度,根據時間變化自動休眠或關閉等等,互動化不僅實現了節能的需求,也是自身進步的重要途徑。
與其他形式的產品互動
這類產品更多的還是處在一個概念型的階段,落實到應用的并不多,比如數字告示產品與交通工具的組合最為常規,而與移動手持設備、公共設施的組合也不無可能,新的廣告形式和新的產品出現、甚至新的交流方式(如SNS、Twitter、RSS為代表的網絡技術)等都具有與之結合的潛力。
綜上所述,數字告示與互動技術的結合已經是必然,這也反應了社會文化的多元化等需求。而且,對于用戶和數字告示產品客戶將形成最直接的聯系和互動,顛覆現有的填鴨式、植入式等廣告和信息發布形式,最終形成一個更低成本、快速和更有效率的雙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