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危機帶動的投影市場變化之下,渠道應該如何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有的說單臺采購的都是商務客戶,但是現在不少教育用戶也一臺一臺地買投影機,這種情況下,到底是什么樣的用戶就很難說得清楚了。反過來看,一些大的行業,比如大型保險公司也在批量采購商務投影機,每次的采購量不比學校少,他們是算行業還是商務用戶?很難說。”基于商務和行業市場之間概念的模糊化,韓立新表示,投影機零售商在未來扮演的角色也必將進一步復合化。
作為市場總量只有筆記本5%左右的一類非主流產品,韓立新認為投影機的銷售一定要往專業化的方向去走,一定要有工程性,服務性的價值體現出來,此外,投影機渠道自身業務的多元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光賣投影機養活不了自己的時候,就要把一部分精力轉向行業單核其他的高端產品上,如會議設備、音頻設備等,從而用投影機一個點帶出一個面來。另外,經銷商自己在業務形式上也要多元化,從零售、批發到集成的多業務覆蓋,才能解決自己生存的問題。
目前在行業和商務兩個最大的投影機市場中,中心城市仍舊是最為主要的爭奪點。在商用市場中,最大的市場顯然北上廣一類城市,而行業市場走政府采購形式購買,基本的采購單位多在各個省會和直轄市。因此,一二類城市將是2009年最重要的投影機市場,1-2類渠道也將是最重要、爭奪最為激烈的核心合作伙伴。
對于北上廣以外地區的經銷商而言,韓立新的大面積專業賣場“投影城”模式顯然不可復制。在沈陽這樣的區域級中心城市,之前曾經開業的投影城也因缺乏盈利能力而關門。“連費用都打不平的業務是沒有意義的。”韓立新說,在低級市場的投影機經銷商,業務開展起來肯定不容易,當地客戶都往中心城市、大城市跑,去采購投影機這種相對高端的設備,他們自己要生存,必須有一定的價值基礎。“他們首先得是集成商或者分銷商,明確了這一主要身份之后,投影零售業務的開展才有可能性。”韓立新說,“在中小城市市場中,直接做客戶還是最主要的銷售方式,即使有了店面,跑客戶的銷售模式同樣不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