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知道德國有家公司叫西門子,但是你知道中國有家公司叫東門子嗎?你知道東門子辦公大樓玻璃墻上掛著一幅宣傳畫,上面寫著“東門子,德國品質”嗎?
“現在誰敢說我是‘山寨’!”東門子國際集團董事長徐洪波(博客),背靠沙發,拿著家電下鄉名單,笑得比較得意。在5月底商務部和財政部共同發布的新一批家電下鄉招標結果名單中,東門子的電磁爐和液晶電視均中標。這被徐洪波解讀為政府對東門子品牌的再一次認可。
東門子在行業里被大家關注,緣自去年山寨平板電視大行其道。這家公司曾被多家調查機構劃為頭號山寨平板廠家,“以東門子等為首的山寨平板廠家”這句話曾經出現在不少家電產業的分析報告中。
在東門子的大會議室里,掛著很多榮譽證書,其中一張是去年底廣州市政府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對于徐洪波來說,這是與山寨廠家劃清界限的最好證據。不僅如此,今年初廣州市政府還給了東門子2000萬元的扶植基金。現在,東門子是廣州市唯一的彩電品牌(因為樂華已經被TCL收購),當地政府很看重這個品牌。
徐洪波2009年的目標是,實現東門子銷售額成倍增長,達到6億元人民幣,其中液晶電視占40%的比例,2014年完成上市計劃。這個名稱上帶有濃重的模仿和跟隨色彩的企業,似乎已經做好了大踏步前進的準備,雖然6億元的銷售額在家電行業中,實在只是初具規模。
今年5月份徐洪波特地把美國西北大學教授、著名營銷學專家菲利普·科特勒的弟弟米爾頓·科特勒邀請到東門子參觀、演講,米爾頓詳細記錄了東門子的成長歷程,承諾3個月后由其團隊給他一個完整的企業戰略規劃和海外營銷計劃。
科特勒兄弟這些年來一直在開拓中國市場,米爾頓負責市場開發,而菲利普則提供學術上的支撐。在很多人看來,徐洪波請了一位足夠量級的“山寨營銷大師”給自己做發展規劃。但是考察一下珠三角的產業環境,與那些仍然以模仿和復制為主要競爭力的企業相比,東門子的確選擇了新的方向。
2001年,當徐洪波決定繼“松鼎”之后創辦第二個品牌“東門子”時,他就意識到,這個品牌會讓人覺得是個“仿冒品”。西門子果真找上門來,打贏了官司的徐洪波一氣之下將“東門子”商標注冊到了45大類產品。
但“東門子”品牌仍無法逃脫被懷疑的目光。2007年底,徐洪波正式進入液晶電視產業。事有巧合,2008年山寨平板電視開始泛濫。當時,平板電視“山寨機”最為火爆的市場在廣東,廣州、番禺、深圳華強北是“山寨機”的集散地,并且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山寨平板組裝產業鏈,擁有山寨平板企業超過200多家,年產能超過150萬臺。
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企業特點來講,東門子與山寨平板電視廠商都十分相似。東門子在做液晶電視之前,就是一家DVD生產廠家,且非一線品牌,最便宜的一款產品僅999元。很自然地就成了業界頭號“山寨平板廠”。起初徐洪波有點莫名其妙:“我只聽說過,手機有山寨,平板電視還有山寨?”
與其他“快打快跑”的山寨企業不同,徐洪波說他為進入液晶電視產業,整整醞釀了3年。東門子每年都會投入超過營業額5%的費用進行研發,擁有一個近百人的研發團隊,其中包含近30名博士、碩士、高級工程師以上資質的研發專家。2007年,還特意加入了廣東省平板顯示促進會,在這里他結識了臺灣奇美等一批上游企業,并因此獲得了顯示屏的資源,還有臺灣的聯發科為其提供高性價比的液晶電視芯片(聯發科的產品以價格低廉著稱)。
臺灣廠家其實也是其他山寨平板廠家上游核心部件的來源之一。徐洪波切入液晶電視的2007年,正好是國產液晶整體敗北的時候。那時,外資彩電品牌利用上游顯示屏的資源,大肆對彩電整機殺價,致使國產品牌在一無屏的資源、二無降價空間的情況下,完全失去競爭優勢。
在彩電市場競爭如此慘烈、利潤薄如刀刃的大背景下,如果徐洪波不是山寨廠,他靠什么贏得市場,并獲得足以支撐企業發展的利潤?看看徐洪波的創業史,就會發現他選擇進入一個行業的時機,都是在這個行業競爭最激烈也是技術及市場最成熟的時候。
時機和速度
徐洪波今年39歲,16歲開始打工,20歲承包工廠。在珠三角有很多像他這樣的商人,你可以說他們山寨,說他們模仿,但是他們對市場進入時機的把握的確非常敏銳和果斷。1996年,徐洪波承包一家音響功放機企業的銷售工作,形同大批發商,工廠生產多少,他就銷售多少。兩年之后他認識了全國的經銷商,人脈關系逐漸成熟,“到最后,我拿現金去那家廠拿貨,他都供不上。我想了想,還不如自己干!”
1998年,徐洪波正式創辦自己的工廠——松鼎電子,專門生產VCD和DVD。“日本有個松下,我們要向松下學習,中國人喜歡“鼎”這個字,所以起了這個名字。”徐洪波給自己的產品和企業取名字,來的都這么簡單快捷且有跡可循,“東門子”與此異曲同工。
與2007年的彩電行業類似,1998年的碟機行業價格戰火熱,一年下來價格跌去四五成。徐洪波選擇了在人們想要逃跑的時候進入。但他有自己的打算:第一,這個行業技術很成熟,進入成本低,而且市場正在進入高普及階段;第二,只要自己在質量上控制住,生產性價比高的產品,就一定有市場。
徐洪波果斷出手,很快就按照自己設定的規格建造好了生產線。據說當時生產流水線規格與一流品牌是一樣的,有一條線幾乎是專門給飛利浦建的。他的目的就是要用好的生產工藝取得一流品牌的代工訂單,輕松跨過生產技術的門檻。
隨后,徐洪波又以同樣的方法進入到電磁爐、豆漿機等小家電及數碼產品領域。目前,東門子為國內外多個一流品牌做代工,代工比例高達60%以上。在東門子現在的辦公大樓里,有專門的OEM研發部。國內某名牌家電企業的碟機目前有70%由東門子代工,其GPS導航儀、數碼相框等小數碼產品則100%由其代工。
2004年徐洪波就開始謀劃做液晶電視,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2007年,他認為機會已成熟。根據他的觀察,整個產業鏈已經成熟,上游資源必將愈益豐富不再成為瓶頸,生產工藝和技術也不再是很高的門檻,而終端市場則正在進入CRT全面被替換的時代。
“徐洪波做事情很快、很果斷,外人看來他欠思考,而事實上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秦少榮對徐洪波充滿信心,所以跟隨了他10多年,目前任東門子國際集團副總經理。
在進入液晶電視的同時,徐洪波又在醞釀新的產業。根據他的規劃,3年進入一個新產品行業。2009年初,徐洪波投資于勤上光電公司成立“勤上美微”,專門作LED照明和LED顯示,這將是3年后的主業。這一判斷的靈感來自美國拉斯維加斯街道兩邊的巨幅LED顯示屏,他去年曾去過這個城市,看到此景后很震撼,認為這就是3年后的中國。
為了這個將來的項目,他甚至請來了美國博士,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他說,這是他現在左手抓的事情,是碗里的東西,而現在右手抓的是液晶電視,這才是嘴里要吃的東西。
2008年,不期而遇的金融危機雖然讓徐洪波始料未及,但國家全面啟動的家電下鄉,進一步堅定了他對市場的判斷:“市場很大,一年有5000萬臺的CRT銷量,如果都換成液晶,我怎么樣都能分得一杯羹!”他說。
目前,東門子液晶電視一期工程的單班產能為每年120萬臺,二期工程年底就將完工,屆時總產能將在每年250萬臺左右。今年底,東門子還將建成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并已與奇美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對方將保證屏的充分供應。他覺得液晶電視至少有3年輝煌期,所以要快!
在做液晶電視之前,東門子集團下就已經有很多產品線,如DVD、電磁爐、電壓力鍋、豆漿機、紫砂煲、GPS、數碼相框等。但很遺憾,這些產品線并沒有給東門子和松鼎這兩個品牌帶來較高的知名度。這也就是為什么,一個擁有10年歷史的企業,在做液晶電視時,仍然被人認為“山寨廠”了。
徐洪波對于液晶電視有著更高的期望,他希望通過這個產品塑造“東門子”品牌。“液晶電視產業不同于DVD等小家電產業,它很容易讓企業上規模,多少代表高技術產品,還是家庭的一個大件。”徐洪波這樣分析。
徐洪波甚至不想再給人埋頭做代工,他計劃明年就能實現60%的自有品牌生產,后面還要陸續增加比例,但是不能放棄代工生產,因為可以通過代工學習其他一流品牌的先進工藝和管理經驗。
“如果憑借液晶電視產業,東門子品牌知名度可以得到大大的提升,那么我將來做LED或者其他的行業都會容易得多。” 2008年他在廣州買下了一家酒店,是不是時機成熟時,他會進入酒店行業?徐洪波倒是想得很開:“將來你可能會詫異,我竟然會進入某某行業。請不要詫異,我們在準備!”
從2003年開始,他逐漸將先前公司里面的家族高管一一“清除”,解決的辦法是一人一套房子。他安置的最成功的一個親戚是他的小舅子,他幫助后者建立了一個微晶板廠,算是東門子的配套企業。他對家族企業的改革算是徹底,接著又引進一些職業經理人。他為每個高層都配備了助理,危急時助理可以獨當一面,還設計了完善的激勵機制,只要公司一上市,不僅有期權和股權激勵,公司5個高管每人將獲得數百萬元現金的獎勵,50個經理每人獲得數十萬元的現金獎勵,500名一線員工每人獲得可觀的現金獎勵。
這近億元的現金及股權,對于東門子的員工來說,算是一個誘人的大紅包,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激勵大家一起努力工作。但是無論如何,東門子這個品牌還是要面對來自“西門子”的影響,這是所有山寨底色濃厚的企業必須面對的品牌硬傷。
僅僅從消費者角度來考慮,自己家里如果有了西門子的家電,還會考慮買東門子的產品嗎?這也許不僅僅是東門子一家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