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系統的分類會議系統的發展雖然有20多年的歷史,但直到90年代,隨著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結合及其在這些領域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才使會議系統成為可用的協作和通信工具,并得以快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各種類型的會議系統相繼出現,種類繁多。常見的會議系統可以按以下幾種類型進行劃分。
1. 按會議設備配置劃分
(1) 會議室會議系統
會議地點安排在某個固定的專用會議室中,由于配置的設備質量高,因此,視頻效果好,但設備價格昂貴。在會議室中配置了專用的硬件和軟件、大屏幕顯示器以及音響系統。通常使用專用的寬帶通信信道,能為與會者提供接近廣播級的視頻通信質量。這種系統主要用于有固定地點和時間的大型會議。
(2) 桌面會議系統
PC是常用的桌面事務處理工具。把會議系統的硬件,主要是視音頻編解碼器和通信接口集成到PC中就可以構造成桌面會議系統。桌面會議系統利用公共通信網絡來通信。因為終端就在桌面上,所以可以隨時與他人討論問題,或在家里就可以參加一個遠程會議。桌面會議設備的價格相對較便宜,根據所使用的通信網絡帶寬的不同,視頻質量一般在專業級以下水平,能滿足人們的基本要求。
2. 按照計算機設備的使用劃分
(1) 電視會議
又稱會議電視,可以看成是一種用于會議用途的電視系統,傳送的主要是視音頻信號,也可以用傳真機和資料攝像機等輔助設備傳送會議文件。會議電視的終端一般也安裝在專用會議室內,用于大型會議。注意,那些采用傳統電視形式雙向傳送的會議系統不屬于此類。
(2) 計算機會議
這是一種基于計算機的會議。會議中實時音頻和視頻可有可無,計算機作為會議的終端。由于會議中采用了計算機,就可以利用它進行會議控制和管理,與會者的交互能力很強。可以實現應用程序共享和工作空間(數據)共享。對于計算機會議,按照交互方式劃分,可以分為異步計算機會議和同步計算機會議。異步會議指所有會議用戶不必同時處于激活的狀態,例如在沒有提供音頻和視頻的計算機會議中,通過布告板、電子郵件方式召開通信會議。而在同步會議中,所有用戶同時處于激活狀態,他們利用實時的視頻、音頻或數據消息進行交流。
3. 按照使用的信息流類型劃分
(1) 音頻圖形會議
在音頻圖形會議中,主要利用語音進行多方交流,并輔以傳真機等通信設備傳送圖形文件。這是一種早期的會議系統形式。
(2) 視頻會議
數字視頻壓縮技術的進展促使人們把視頻信息流加入到會議中,被稱為視頻(Video)會議或視聽(Audiovisual)會議。在會議中,與會者不僅可以聽到對方的說話聲,而且可以看到對方的手勢和面部表情。
(3) 數據會議
數據會議實際上是利用計算機,在相當窄的通信帶寬網絡上進行的一種交換數據形式信息的會議。會議可以采用同步或異步形式。在會議終端上運行的是用戶數據應用程序。
(4) 多媒體會議
多媒體會議是利用全面的信息流來交換與會者的思想。這些信息流為實時音頻和視頻、同步或異步的多媒體數據。在多媒體會議系統中,不僅可以在與會者之間傳遞多媒體數據(如圖形、靜止圖像等),而且作為協同工作的支撐工具,會議系統支持用戶應用程序共享,以及提供描繪討論的電子白板和文字交談程序。會議中的多媒體概念不僅僅表現在信息流的多媒體形式上,而且體現在多媒體集成化的共享空間、 很強的多用戶交互性以及對多媒體交流信息的一致性控制(而不是單獨針對某種媒體,不是零散的而是集成一體的通信和會議控制)。
(5) 虛擬會議
虛擬會議是會議系統的高級形式。它與常規的會議系統中所采用的獨立的視頻窗口形式不同,在虛擬會議環境中,多個與會者的圖像統一出現在一種虛擬會場中,表現形式可以是使用系統提取的運動參數驅動的活動人臉模型。多點控制設備(MCU)混合接收到的音頻和視頻碼流,在編碼狀態下生成虛擬會議室,并把混合后的會議流傳送給每個與會者,各用戶自己的視頻流是在其相應終端處由視頻和(或)音頻數據經計算產生的。
4. 按照網絡環境劃分
(1) ISDN會議
利用公共網絡作為傳輸服務的遠程會議是ISDN會議。目前該會議是在窄帶ISDN上使用,因為ISDN網可以為會議終端提供有帶寬保障的通道,有利于視音頻媒體的通信。窄帶ISDN的基本速率帶寬為128Kbps,雖然不足以提供電視質量的視頻,但是對于會議中的頭肩圖像,這種帶寬是可以接受的。窄帶ISDN的基群速率可達E1(歐洲的2.048Mbps)或T1(北美的1.5Mbps),即使對于運動圖像流,這種帶寬也是足夠的。
B-ISDN采用ATM交換技術,帶寬足以滿足廣播級視頻傳輸的要求。作為一種新的通信網絡技術,ATM適合多媒體數據的傳輸,因此,在B-ISDN(ATM網)上的會議將作為高質量遠程會議廣泛使用。
(2) 局域網會議
目前,許多企業和單位都建立了局域網(LAN),現有已安裝的LAN的帶寬足以支持桌面會議連接。因為LAN的可用帶寬明顯大于N-ISDN基本速率模式下的帶寬,所以視頻質量可以提高。如果在廣域連接上可以獲得相應的帶寬,那么,LAN上的會議就可以在全世界的LAN/WAN環境上運行。然而,LAN當初是為傳送常規數據而設計的,其資源爭奪和缺乏等時性是個重要問題。在LAN環境中,每個呼叫者共享傳輸介質,當增加更多的會議會話時,需要新的帶寬管理機制。雖然通信基礎結構的發展,如100Mbps快速以太網的推出,有助于帶寬問題的緩解,但還需要開發和使用適合于會議中音視頻傳送的實時傳送協議和資源預留協議。
(3) 電話網上會議
標準的模擬電話系統是目前最廣泛的、可獲取的傳送媒介。在傳統電話系統POTS上,使用V.34調制解調器,用戶可以獲得28.8Kbps的數據傳送。以目前的CPU性能和數據壓縮技術,這個帶寬可以支持音頻、視頻和數據的會議通信。近來POTS上數據傳送性能改進了許多,超過28.8Kbps的調制解調產品和標準相繼推出,但對于商業會議應用來說還不夠。POTS會議的能力相似于N-ISDN。目前許多研究機構正在研究低比特率和超低比特率的視頻壓縮技術,針對會議中運動不大的頭肩圖像進行壓縮,可以獲得很高的壓縮比,從而可以應用于低帶寬信道。
(4) Internet網上會議
近幾年來,Internet發展迅猛,世界各地的用戶數激增,用戶可以很容易得到Internet網上服務。起初,人們在Internet網上發電子郵件,用瀏覽器查看各種超文本信息。后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發展到可以在Internet網上發送多媒體電子郵件和用瀏覽器查看包含多媒體數據的信息,繼而可以在Internet網上打長途電話,實現了在Internet網上的實時語音通信。由于TCP/IP協議對多媒體數據的傳輸沒有根本性的限制,通過協議的增強,Internet網適合作為廣泛的遠程多媒體通信介質。人們的進一步需求是在Internet網上召開會議。目前已有一些Internet網上會議系統推出,如多播骨干網MBone和CU-SeeMe。由于目前Internet網的速率在各地域不平衡,會議中的視頻質量還不高,但音頻效果可以被接受。如果在內部網Intranet上運行會議系統,效果則會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