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顯示產業過程中,我們曾經背著CRT(顯像管)電視的包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CRT電視產業鏈,如果一下子拋棄感覺太可惜了。
不過,現在國家已經認識到了顯示產業發展的技術和市場方向,決定把發展平板顯示產業放在首位。
2005年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兩者通稱為平板電視)開始大規模上市,平板電視因為薄型化、大屏幕和高清晰度等特點,一上市就表現出強大生命力。創維從2008年開始全面轉型,2008年創維液晶電視的銷售量已占全部彩電的40%,到今年4月份液晶電視所占比例已超過80%。從銷售的結果來看,創維向平板電視轉型初步成功,但從整個平板電視產業鏈角度來看,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創維投資了5億元完成了平板電視的產能準備,新建或者改造CRT電視生產線,年生產能力達到600多萬臺,其中深圳石巖工廠年產能達300萬臺,廣州平板工廠可以達到200萬臺,深圳公明工廠通過技術改造可以實現100萬臺~200萬臺的生產能力;其次,創維還攜手LGD聯合進行研發設計,創維的廣州平板工廠可便利地獲得LGD模組的支持;最后,創維目前也開始進行26英寸、32英寸等中小尺寸液晶模組的生產,今年9月份創維在廣州平板工廠可以實現大尺寸整機和液晶模組的一體化生產,年產能大約在100萬臺左右。
珠三角地區在全國平板顯示產業中地位突出,在人才、技術和專業分工、制造、品牌等方面都優于其他地區。從整機生產制造來看,珠三角地區是全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除了創維、康佳、TCL這三家大型彩電生產企業之外,還有很多以海外市場為目標的OEM(貼牌)企業,中國每年向全球提供8000多萬臺彩電,其中70%都來自珠三角地區。
從液晶模組產業來看,TCL在惠州、奇美在南海、LGD在廣州、中華映管在深圳都建立了規模很大的液晶模組生產工廠。國內外廠商的合作也很積極,創維選擇與LGD合作、TCL選擇與三星合作等,在液晶模組生產上首先是滿足自己的需求,以保證自己在上游器件供應上的穩定,這是正常的。另外,諸如LGD、奇美等在珠三角地區的模組工廠都是對外銷售的,整機和液晶模組供應商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協同關系。
從液晶面板生產線看,深圳早就布局了第5代線以下多條液晶面板生產線,比如富士康、天馬在深圳的液晶面板工廠等;從背光模組的生產來看,從小尺寸手機用到電視用大尺寸的產品已相當完備,彩電用背光模組的燈管、邊框、散熱板、偏光片也都具有產業基礎。當然,珠三角地區在平板顯示產業鏈建設方面最大的不足是電視用大尺寸液晶面板生產線缺失。不過,第8代及以上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不久也會落戶珠三角,到那時珠三角地區特別是深圳市在平板顯示領域的產業優勢將會更加突出。
除了面板、模組之外,在平板顯示產業各種配套件當中最重要的還是背光模組,深圳在背光模組的設計和燈管、偏光片的生產等方面都已具規模。目前背光模組還是以CCFL(冷陰極熒光燈)為主,今后將會向LED(發光二極管)方向發展,而深圳恰恰在LED背光模組方面擁有產業優勢。在發展LED背光模組上,我國和日本、韓國等都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因為該產業還處于資源整合和LED產業鏈形成時期。我國臺灣的國聯、晶圓、艾迪森等廠家及韓國三星在LED芯片設計和制造上占有優勢。目前中國大陸企業主要是把LED芯片、封裝拿過來進行背光模組的設計。小尺寸的LED背光模組在珠三角地區已經完全成熟,年銷售額3億元~5億元。做中小尺寸LED背光模組設計的公司在深圳有很多,做小尺寸LED封裝的公司也很多,手機用背光模組基本上全部采用LED的了。深圳的背光模組產業正在從小尺寸向大尺寸的方向過渡,以前做手機用LED背光模組的公司開始向電視用LED背光模組方面轉型。
與背光模組相關的燈管、偏光片等元器件供應商目前的現狀還是生產小尺寸產品,但隨著電視用背光模組需求的擴大,它們必然會增加大尺寸背光模組的生產。另外,整機廠商也開始自己設計大尺寸的液晶模組,比如創維已能設計出32英寸、37英寸、42英寸的液晶背光模組,目前創維的背光模組已經全部實現了自主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