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本次抗震救災的應急聯絡指揮的輔助系統,電信的視頻監控、視頻會議等數據通信系統,在通報險情、指揮救援、緊急救助等方面發揮出的重要作用,是傳統語音通信系統無法替代的。除視頻監控和視頻會議系統外,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融合的數據通信業務在抗震救災中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從5月12日地震發生后,成都應急聯絡指揮中心一直在使用“全球眼”視頻監控系統,為應急指揮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現場資料。據四川電信公司行業信息化部行業拓展經理張旭介紹,四川電信在全省縣級以上的地區都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其中包括此次受災情況比較嚴重的8個市縣,并實現了全省聯網,省公安廳可以實現全省范圍的監控。目前,成都、綿陽、德陽等地的視頻監控系統運行基本正常,而汶川、北川等受災嚴重地區的系統因遭受嚴重破壞無法運行。四川電信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采集存儲在前端設備中的視頻信息,幫助有關部門收集地震發生時的資料,為地震研究提供依據。
除視頻監控系統外,網絡視頻會議系統在抗震救災中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據介紹,在中國聯通四川分公司的努力下,中國聯通在地震發生48小時后,就搶通了直通都江堰的線路。在搶險救災的過程中,國資委多次利用中國聯通的“寶視通”網絡視頻會議系統,召開了國資委抗震救災工作緊急視頻會議。目前,中國聯通的視頻會議信號可直達救災指揮現場,承擔中央及各級部門與地震災區的視頻通信聯絡工作。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的楊明川研究員認為,未來在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時,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視頻監控、視頻會議、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系統的作用,將是運營商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盡管IP技術降低了視頻業務的門檻,與運營商相比,系統集成商和設備廠商在組網與技術方面的差距并不明顯,但在這次抗震救災過程中,電信運營商體現出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在網絡恢復和業務恢復方面也顯現出了明顯的優勢。在此次地震災害引發通信網絡出現故障造成通信中斷時,各大電信運營商及時利用網絡故障恢復、故障定位、網絡優化等技術迅速恢復網絡,保證了各種通信業務的正常運行。而據了解,汶川地震發生后,四川阿壩州與外界的通信一度全部中斷,唯一可以對外發布信息的就是政府網站,而該網站從基礎線路到網頁的設計,都是四川電信負責的。正是因為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優勢,電信運營商完全有能力也有義務在平安城市、遠程教育、電子政務等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