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近年來有什么技術讓整個音頻產業有所改觀,那非網絡音頻技術莫屬。
最新的相關技術來自QSC公司,它推出了Q-Sys數字信號路由和處理系統。
回首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是一個網絡音頻技術大發展的時代,數據傳輸技術的成熟和成本降低讓那些走在最前沿的研發者們窺見了這種技術所擁有的無限可能性。面對這種空前的技術革新,疑惑和興奮共存,設計者、制造商、系統集成商和終端用戶都在努力適應這個未來不明的技術。
在這個特殊的時段,網絡音頻技術無疑成為了整個行業的主題。網絡技術對于音頻、視頻的處理和控制能力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它一下子成為了有史以來最為方便和強大的技術手段。不僅如此,網絡音頻技術還大大減少了布線的復雜程度和安裝時間,直接導致成本的下降。一旦調試得當,一個普通的技術人員也能操控整個復雜的系統。
“我最初對網絡音頻產生興趣是在1992年,”Peak公司的創使人之一,現任QSC音頻系統戰略部副總裁的Rich Zwiebel說。“我和我的商業伙伴一起創立了Peak Audio,我們在網絡揚聲器技術上獲得了專利。雖然這種概念非常棒,但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是無法將這種技術商業化和普及化的。幾年后我們發明了CobraNet協議,便立即和超過50家音頻制造廠商達成合作。”
第一家對CobraNet技術進行投資并推出產品的廠家無疑是QSC的Rave產品線。 Zwiebel先生領導的Boulder小組也為第一款Peavey媒體矩陣系統和Nion產品進行著不懈努力。
Peak Audio于20 01年被CirrusLogic并購,Zwiebel先生在該公司擔任音頻市場營銷副總裁至2006年,然后轉投QSC旗下。他是Q-Sys音頻處理網絡系統背后的智囊之一。他表示這次出任新的工作是源于對音頻網絡系統未來的肯定。“ 當我們開發CobraNet的時候,就意識到音頻網絡的潛力極大,”Zwiebel先生回憶道。“當時的理念是在一個系統中將所有公司的音頻產品全部通過網絡來進行連通。如果這種技術能夠得到實現,那么在一套系統中就可以輕易地將原本不兼容的產品組合起來。這些年來,100兆的網絡帶寬所帶來的限制已經成為很多項目的瓶頸。”
線對于其它新技術,數字信號處理和網絡音頻技術勢必會發展得更快,因為它們的優勢和潛力顯而易見。“那些必須的處理器已經從串行處理模式向并行處理模式轉變,”Zwiebel堅信。“這種轉變是基于制造商的考慮——超過3GHz的處理能力不盡如人意——而這些新的音視頻應用程序和多用戶平臺都是以數據中心為核心進行工作的。”
除了數據交換領域短暫的低迷外,Ethernet還是看到了帶寬方面的進步。千兆級的網口已經普及到個人電腦和網絡設備當中。在更高端的領域,新一代的網絡設備提供提前列隊和實時處理功能。網絡帶寬也在新的網絡視頻技術下得到了提高(遠程會議、IP電視等等),此外基于VoIP的網絡電話技術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是這些將如何與專業音視頻技術發生關系呢?
“關注用戶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Zwiebel就這個問題首先發言。“我們在產品研發的時候很容易陷入誤區,以顯示研發能力而非用戶需求為目的。所以首先,你必須對于音頻系統的設計、安裝和調試十分了解。其次,考察那些現有的技術,包括新出現的技術。你需要權衡很多因素,包括新技術的可變性、市場容量和市場巨頭對于該項技術的支持度,以及推廣新技術所需要的成本。你也必須對這項技術獲得成功的可能性進行評估。當我參與CobraNet的研發時,不得不冒著巨大的風險,因為當時的行業標準是10Mb,而我們的賭注是100Mb成為標準,并且成本下降。事實證明選擇100Mb作為帶寬是正確的,就像現在的千兆級以太網工作良好那樣。”
Zwiebel先生著重推廣Q-Sys的原因還在于它并不只是一個網絡技術,而是一項信號處理技術。不僅如此,他堅信我們對于網絡系統的接受程度已經堪比任何一項成熟的技術。“我們認為CobraNet將會拯救世界,”他笑著說道,“但是這意味著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網絡技術。我必須對制造這么多的麻煩事而負責。Q-Sys是一個單一的、強大且可靠的用戶界面。它意味著你可以輕松完成工作,并將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聲音上。如果你是大中型系統的集成商,那么這種技術會讓你的日子好過很多。”
“研發新產品和新技術前必須考慮很多因素,”他強調。“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它必須極端可靠。全世界最好的功能也不能彌補產品穩定性問題所帶來的缺陷。其次,新產品要易于上手。新產品是否讓工作更輕松,是否讓人們能夠完成以前所不能完成的事情?或者用戶們是否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新的軟件,在大量的菜單中尋找需要的功能?他們是否需要花很多時間在處理網絡問題上?如果系統設計合理,那么用戶們將能夠在聲音處理上獲得更多的時間,而不是學著如何和機器打交道。第三才是它的功能是否強大。這包括處理能力和客戶自己編寫設置的便攜性。”
“目前業界最需要的,是回歸以前那種友好的操作界面,”他接著說。“這就包括讓設計者們花時間調整他們的設計目的。包括縮短編輯時間、增加有效圖形操作界面和減少菜單數量,以及更加容易設置的網絡系統。如果一個友好的操作界面下集成了信號處理、放大器、測量工具和控制功能,那么這種產品將會顯得更加好操控。在QSC,我們相信Q-Sys的面試將會解決上述所有需求。”
在系統的演示階段,Q- Sys將兼容什么樣的功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就目前來說,” QSC Audio市場部副總裁Gerry Tschetter——一位專業音頻界的元老,先后在JBL和YAMAHA服務過,見證了這兩個公司的輝煌——介紹說。“如果某個地方需要非常復雜的跳線和數據處理,那么Q-Sys就很可能引起負責人的注意。我們最開始面向的用戶是體育館和主題公園。我們同樣也關注公共交通系統和一些非常規情況下的應用。我們從顧問公司和系統集成商那里了解到他們對這套系統的濃厚興趣。一旦他們見識到Q-Sys如何工作,他們必然會帶給我們網絡音頻發展的相關建議。”
QSC的目標是主導網絡音頻市場還是利用這些技術來獲得更高的聲譽?而這些又將如何通過它的訂貨單來表現呢?“QSC正在努力成為具有領導地位的全套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Zwiebel 先生解釋道。“我們相信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提供所有的系統配件,包括操作軟件在內,提供一套完整的強大的系統來改變現有音頻技術的狀況。除了提供工具外,我們還注意到一些很重要的領域。包括產品可靠性、工程各個階段的客戶服務等等。很多杰出的人才在這些年紛紛加入QSC,我們共同的信念就是高質量的產品和聲音,給客戶帶來盡可能完善的工作體驗。”
“我們的確希望能夠在音頻網絡方面占據市場主導,”他補充道。“但是我們的產品仍然可以很好地兼容其它品牌的設備,我們堅信在系統的所有環節使用QSC將會是十分正確的選擇。我們還將推出其它的數字音頻網絡系統以供客戶選擇。”
“談到功放系統,Q-Sys的設計堪稱經典,現有的產品包括CX和PL系列的功率放大器,”Tschetter先生說。“我們的設計理念之一,就是提供功率放大器和網絡的無縫連接。但是為了考慮對其它品牌的兼容性,我們并沒有將這項技術付諸實施。對于當前的實際情況來說,我們希望這種需求不要太多,否則投入會很大,而且Q-Sys的功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們將通過 CobraNet或者AES方式來實現QSControl.net對于產品界面的相互關聯功能。”
公司對該產品的評價是“能夠適用于任何大型系統”。那么對于中小型系統而言,Q-Sys的表現又如何呢?“目前Q-Sys還不適用于小型系統,”Tschetter先生解答道。“你不會在零售商店、運動會館或者牙醫的辦公室里見到Q-Sys系統。即使最小的系統也能支持64 x 64通道的音頻,這使得產品價格相對的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因為其它系統的造價會隨著音頻通道數量的增加而上升。我們打算在近期推出一款通道數較少的產品,但是為了謹慎起見,我們仍然會繼續提供我們的QSControl.net/Basis產品。”
Harman集團也推出了新一代的網絡系統HiQnet,它暫時不對第三方的制造商開放系統。這個產品的出現會和Q-Sys產生沖突嗎?
“Q-Sys實際上是以最開放的平臺模式在進行操作——即千兆以太網,”Tschetter 先生說道。“最開始我們曾經考慮讓產品兼容于現存的某種標準,但是進一步的驗證說明這種考慮是不必要的。使用和設置的便捷性是我們的初衷,我認為我們在音頻領域的地位可以和蘋果公司以及PC相提并論——蘋果電腦是公認的使用方便,界面美觀。這是因為蘋果電腦相對于PC來說采取了一個相對保守的平臺——并且用自己的軟件來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PC為了考慮和多種設備的兼容性,因而變得十分復雜。”
“我們會在必要的時候為其它系統提供數字音頻操作界面,無論是通過CobraNet還是AES/EBU,”他再次強調。“提高和別的系統的兼容性必然會提高產品受歡迎的程度,我們將會考慮使用硬件或軟件界面來完成這些功能。如果將兼容性作為目標,那么網絡的問題就只占到其中的一部分,QSC之外的音頻產品還需要制造商提供兼容的控制軟件。這就要求系統設計者與多種多樣的應用程序打交道,并且導致復雜性上升、穩定性下降——這無疑與Q-Sys的設計理念背道而馳。”
Q S C 如何看待C o b r a N e t 和EtherSound這種公共平臺的未來?“我只代表QSC發言,但是我們可以簡單地看一下這些正在發展中的系統,”Tschetter先生說。“我們的觀點是,它們設置的某些限制和不斷增加系統的復雜性與我們的原則背道而馳。雖然有些限制是絕對必要的,但是千兆以太網的出現讓我們可以不用去兼容這些標準。”
在更新了數字音頻技術的同時,公司如何看待Q-Sys在技術層面的發展?它何時能夠突破自我,還存在哪些不可知因素呢?“這正是Q-Sys最大的潛力所在,”Tschetter先生肯定地說。“隨著科技的發展,產品升級將會變得很容易。你將會發現未來的Q-Sys造價會越來越低,功能會越來越完善,正像現今的很多產品技術那樣。”
面對如此多變的投資市場,Zweibel先生對網絡技術以及數字音視頻處理技術的信心卻十分堅定:“讓它的操作變得簡單,這樣人們才能避免和網絡問題糾纏,而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聲音和系統功能上,”他的總結非常簡單。
“Marie Curie曾說過人生無需害怕,而需要理解,”Tschetter先生說道。“我們的職責就是了解這些新鮮而充滿創造力的系統,用科技來推動新的使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