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這還是一個中外彩電巨頭赤膊上陣寸土必爭的時代。今年以來,全球經濟走低引發海外市場惡化,相對穩定的中國平板市場成為中外彩電巨頭爭相搶奪的重點。
然而,TCL、海信、長虹、創維、海爾、同方等彩電企業紛紛發力網絡電視市場,欲借助“產品加內容”的新模式避開市場現有的價格戰、功能戰、概念戰等惡性競爭,拓展企業新的業務模式和利潤增長點。
網絡電視,這一整合了彩電硬件與網絡海量信息的新載體,能否承載起企業今后幾年市場競爭的重要職能?能否刺激市場新增需求和空間?又如何實現企業與商家在這一趨勢下的共贏?還面臨哪些阻力與發展瓶頸?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尚不明確。
記者注意到,從幾年前一些彩電企業帶有試水性質的推出幾款具有上網功能的電視,到今年各大企業競相追逐的熱鬧場面,短短幾年間,我國彩電市場的網絡化潮流已見雛形。
3月中旬,海信推出“全程高清+網絡互聯”的藍媒電視。在內容上,海信通過與新浪合作,在藍媒電視專屬的菜單界面,通過遙控器按鍵可獲得由新浪提供的新聞、股票、天氣等網絡資訊。3月下旬,長虹斥資1.5億元打造內容平臺——樂教網站。同時,在今后所有推出的長虹平板新品中均設置了上網功能,免費登陸樂教網站下載點播影視劇、教育課程等內容。同期,海爾為其充實模卡電視的內容,聯手迅雷推出直接下載高清網絡影片的網絡下載模卡。這是繼去年海爾與搜狐推出新聞資訊、娛樂信息的內容模卡后再度出招。
本周,彩電巨頭TCL又推出了革命性的互聯網電視MiTV系列新品。該產品MiTV影客下載引擎支持邊看電視邊下載、待機下載,還配置了屏蔽技術實現健康下載。同時,該產品還通過PCLINK功能實現與電腦組成一個內部家庭局域網。據了解,TCL也是國內最早推出網絡電視的企業,早在10年前曾與微軟、英特爾展開合作。
此前,創維創維酷開電視中的“酷影”系列,通過酷影平板電視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只需2個多小時,1G優盤能裝載一部高清電影。康佳的i-sport 80系列新品就具備特殊功能,無需任何轉換就可將各種網絡視頻內容在電視上播放。作為平板新軍,同方早在去年便推出了LimeTV系列網絡電視。該產品提供網絡電視、IPTV網絡點播、網絡收音機等功能。
一位彩電企業負責人透露,在競爭激烈的平板電視上,前年開始國內企業就轉向一些高技術量、高附加值的新品開發,尋求更大范圍、更多層次的業績增長和利潤提升,從而提升國產企業在平板市場的競爭力。而網絡電視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將電視原有的功能定位與價值載體進行擴張,嘗試性地將產品與內容結合后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電視上網的老問題
對于現階段網絡電視的銷售規模,今后發展空間以及其所能給企業帶來的利潤空間,一些業內人士表示擔憂。記者注意到,目前企業推出的網絡電視多是在產品中設置了上網功能鍵,內容提供是通過第三方合作伙伴。像海爾與搜狐、迅雷的合作,海信與新浪的合作,盡管解決了網絡電視的內容資訊提供難題,但用戶可自主選擇的空間和余地仍很小,內容的豐富性成為決定網絡電視發展的主要瓶頸。
此次,長虹在推出“樂教”網絡電視產品的同時,還推出了長虹樂教網站。該網站設由長虹信息公司負責內容維護與完善,前期并不對外運營只免費向長虹平板電視的用戶提供。不過,對于這種由制造商面向內容運營商的轉型,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指出,由于短期內不可能通過對外運營獲利,短期內長虹信息公司盈利的可能性很小,只能淪為網絡電視的配角。
據了解,現階段企業要進行網絡電視的內容運營,必須要獲得國家廣電總局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而對于剛轉型進入網絡內容的家電制造商而言,獲得這一證照的難度很大,一位廣電系統的專家向記者透露。
最令人擔憂的還包括使用不方便。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要想實現電視的上網功能,家庭現有的有線電視網并不支持,必須開通上網業務。這樣,在產品使用過程中必須在兩套網絡中切換。對此,一位彩電企業負責人也表示無奈,他認為推動網絡電視快速發展的前提是“三網合一”。
據了解,2008年初國務院辦公廳明確動數字電視產業發展,要求有關部門加強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網絡資源的統籌規劃,盡早實現三網融合。在今年國務院出臺的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中,也再度提出要推動“三網融合”。不過,目前這些政策在落實過程中,遭遇廣電系統對節目資源掌控的柵欄。
正是看到這一現狀,TCL將網絡電視的重點放在家庭娛樂整合終端的定位。借助網絡技術實現MP4、PS3、電腦與電視融合,打造新時代的“娛樂共享效應”。對此,TCL多媒體中國業務中心執行副總經理李璐表示:“電視就是電視,是家庭娛樂中心,不能等同于電腦,或者代替用于工作使用的電腦。”
一位企業人士透露,三大網絡背后存在不同的利益陣營,而一旦融合后市場產生的巨大利益如何分割,三大陣營在未達成共識之前難以快速推動。據了解,當前廣電系統掌握著巨大的電視節目資源,并擁有專門的有線電視網絡。如果家電企業推出網絡電視,內容免費下載,那必然會搶奪有線電視的用戶。
網絡電視的社會難題
不過,。今年2月,《紐約時報》就曾撰文披露,當前只要有屏幕的地方就會有互聯網內容,包括電梯、出租車后座和飛機座椅屏幕等各種載體上。但生活中體積最大的電視屏幕卻幾乎不提供網絡內容。記者獲悉,除了一些廠商認為消費者缺乏相應的需求之外,還存在多種社會或內容因素的制約。
夏普電子美國營銷公司高級副總裁鮑勃•史卡格里安坦言:“我不認為消費者已準備好通過電視來訪問所有互聯網內容。”他還認為,更重要的事情是為觀眾提供所需的電視節目并讓他們通過電腦上網瀏覽。
外資企業在網絡電視的推廣上,步伐也相對緩慢。索尼于今年在美國消費電子展上發布了多款網絡電視。而三星也是于今年與雅虎聯手推出Internet@TV網絡電視。英特爾在開發相關芯片,支撐電視完整接收因特網內容。不過,這些產品并未在中國亮相,尚處于市場試點階段。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網絡電視的發展,除了考慮到家電廠商尋找新的盈利模式和拓展新的發展空間等商業利益之外,更要考慮到電視訪問網絡后因為內容全面放開所引發的社會道德、法律風險、內容安全、信息過濾等社會問題。畢竟,電視是與大眾接觸最廣泛、最全面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