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東芝、索尼、夏普、松下等五大日本彩電品牌在中國市場占有率明顯下降的同時,三星、LG這兩大韓國品牌的處境也不容樂觀。
CBN記者從中怡康對全國393個城市4010家門店的零售監測數據獲悉,三星液晶電視市場占有率從去年5月份的13.0%跌至今年2月份的4.2%,排名則由龍頭迅速降到第9名;LG液晶電視市場占有率從去年5月份的7.5%跌至今年2月份的4.7%。
三星與LG這兩大韓國品牌在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的潰敗局面,與其全球范圍內的業績下滑有關。
三星電子去年第四季度出現7400億韓元(約1330韓元合1美元)營業虧損,這是該公司自2000年第三季度起實施每季度公布業績制度以來首次出現營業虧損。LG電子2008財年第四季財報顯示,虧損6713億韓元,為7個季度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上述狀況已經使得三星、LG在中國市場開始嚴格控制營銷費用,大大減少參與“價格戰”的力度。
三星電子中國總部彩電產品營銷部長李明旭向CBN記者表示,價格、產品和渠道三方面的原因影響了三星液晶電視的表現。
在市場經營大環境發生變化后,三星液晶電視從之前的“追求市場份額”轉變為“杜絕虧損追求利潤”以提升效率。另外,一直以來三星主攻大屏幕液晶電視,在中國市場最小的液晶電視尺寸為32英寸,對于市場廣闊的小尺寸液晶電視領域,一直沒有涉足。三星液晶電視銷售渠道不齊全,三星目前在中國的銷售渠道結構仍是以一、二級市場為主。
LG電子(中國)有限公司某負責人則表示,從去年年底開始,國產品牌加大了對臺灣廠家采購液晶面板的比例,擁有成本優勢。隨著液晶電視整體均價的下跌,中國三、四級市場開始大規模啟動,國產品牌的銷售渠道優勢則會體現得更加明顯。
從今年年初開始,奇美、友達等中國臺灣液晶面板廠家,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需求下降的情況下,開始更加積極地開拓大陸市場。根據今年1月份簽署的采購協議,9家大陸彩電企業將向以友達、奇美為主的臺灣液晶面板生產企業購買21.9億美元的電視用液晶面板,采購額與去年相比增加了59%,采購量將超過1200萬片,涵蓋了各個主流尺寸規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市場咨詢中心副主任陸刃波分析到,奇美、友達通過以優惠的價格向大陸彩電整機廠家大力推銷液晶面板來清理庫存、加快資金周轉。相比而言,主要采用自身韓國工廠液晶面板的三星、LG液晶電視的價格居高不下,使得市場競爭力急劇下跌。
在家電下鄉政策的刺激下,DisplaySearch預計今年中國平板電視將仍有超過30%的出貨增長,出貨量將超過2000萬臺,其中液晶電視出貨比例達92%。
面對增長勢頭依然強勁的中國液晶電視市場,三星、LG兩大韓國品牌是否能夠重塑一年前的輝煌?目前前景尚不明朗。